奥里商业

业界

授出亿股购股权

时间:2021-09-22 06:42

  香港恒生地产指数上涨3.1%,恒生地产指数经过6连阴杀跌之后,今日中阳反弹超3%,虽然没有收复昨天大阴线,但起码也是中阳反弹上涨了。

  富力地产大涨13%,碧桂园大涨8.24%,绿景中国地产上涨7.19%,融创中国大涨7.4%,万科企业上涨4%,恒基地产探底回升上涨2.5%。

  万众瞩目的中国恒大探底回升微红,地产板块反弹,昨天港股大跌主要是地产板块导致的,今天反弹也缓解了市场的担忧情绪了。

  港股银行板块,民生银行港股大涨3.35%,港股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今天探底回升。

  但是昨天是大阴下跌,银行股今天大部分仅是探底回升,明天A股还是稍有利空影响。

  感觉这一波,银行被错杀了。地产商从银行拿贷款,都有实实在在的资产做抵押,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地产商从银行拿到的贷款的量是有限的。

  公开信息地产商的贷款一半以上是信托和保险,还有社会债券融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来自银行,信托全行业倒闭时,才可能传导到银行,根据国情不至于走到银行出事儿的那一步。

  当然,市场不认可这个逻辑,许多小伙伴眼里,地产和银行深度绑定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国电信发公告,控股股东中国电信集团拟在未来一年内增持不少于40亿元。这个消息来得有点巧。

  明天绿鞋保护伞就没了,今天又来一个增持,不过这个伞貌似有虚,十二个月内择机增持,你细品,此处省略1万字……

  布衣周老板认为改变不了什么,跌破发行价持续下跌是躲不过的,等连续下跌横盘在跌破横盘区间,才是最佳进场时机。

  绿鞋机制结束了,中国电信几百万托单将不复存在,破发几乎是板上钉钉事,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中国电信宣布增持,市场会买账吗?

  目前电信在港股的股价在2.6左右,相较港股A股的价格明显偏高,一份增持公告应该难以改变股价的颓势。

  这段时间电信的利好有很多,数字钱包,量子通信等等,奈何体量太大,没有资金愿意去主动拉升,等待电信的将是漫长的调整。

  恒大汽车今天也出了个公告,授出3.24亿股购股权。

  这个公告玩了个寂寞,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只是一种购买股票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卖出了这么多股份。

  现在恒大汽车估计已经跌到2.78港元,购股权的行权价是3.9港元,谁会去买?

  比如你去菜市场买白菜,市场里一斤白菜2.78元,然后有个菜贩告诉你,看你骨骼惊奇有培养前途,可以奖赏你,允许你用3.9元一斤的价格在他这里买一万斤白菜。这不扯淡吗?

  恒大汽车市值最高到过7000亿港元,当初几十块钱一股时,给员工3.9港元的行权价授股,员工自然感恩戴德。

  但现在已经跌到2.78港元了,再给员工按这个价格授股就没什么意义了。现在的问题是恒大集团与恒大汽车还能不能活下去。

  一直有个说法,就是房价过高,会挤占消费。这话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但是据我观察身边的情况,高房价反而能促进消费。

  什么是消费?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的消费,主要是看心情,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资金实力。

  iPhone13买不买?今晚去不去蹦迪?喝不喝点好酒?只要心情美丽了,这都不是问题,即使没钱,也敢借钱去消费。

  我记得2015牛市的时候,每天一睁眼睛打开股票账户一看,今天资产又增加了几万。当年的我,资金量还是很小,几万已经是不错的收益。

  虽然这只是账面财富的增值,并没有兑换成真金白银,但心情也是美滋滋。

  那时候大家每天群里发红包,都是几百上千的发,花钱消费也是不眨眼睛。各种名牌奢侈品闭眼睛买买买,一到晚上就出去花天酒地,甚至都去劳斯莱斯4儿子店看车了。

  为啥敢这么花钱?并不是自己有钱,而是有了信心。

  有句话说得好,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比如东北人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就是敢花钱,敢拿出一半的工资去买衣服,剩下的钱大吃大喝,全给消费掉了。

  因为他们觉得,明天还能把这个钱赚回来,至于能不能真的赚回来,并不重要,他们自己觉得能,就可以了。

  顺着这个逻辑,在房住不炒的原则下,重振全民消费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来一个大牛市。

  股票涨了,一睁眼睛涨了上百万,自己一下子变成千万富翁了,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

  什么都根本不在乎,虽然没有变现,但改善生活是必须的,带老婆孩子买买买,出国旅游。

  周围的人一看,股票涨成这样,自己的收入是追不上了,那就躺平破罐子破摔吧。

  本来打算买20万的小汽车,现在一赌气,直接全都买了基金股票,反正房子买不起了,还不如趁机赚一把,然后好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