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生肖 >

    平凡的岗位13年不平凡的担当

    时间:2015-05-29 15:32:36 阅读:

      “干安监就是要有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的韧劲!”今年“五一”前夕,青龙满族自治县朱杖子乡安监站张振峰在秦皇岛市总工会发出这句由衷感受,他是作为秦市劳动者模范代表上台发言的。4月24日,国家安监总局杨栋梁局长对张振峰事迹作出批示:“张振峰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希望全国安监、监察系统都要向张振峰同志学习,学习他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十年保持无事故的显著业绩。基层安全监管非常需要一大批张振峰式的优秀干部。”

      张振峰,青龙朱杖子乡安监站,一名来自最基层的安监员,做安监工作至今已经13年了,这些年,朱杖子乡实现了连续10年无安全生产事故,连续5年无轻以上事故,他以踏踏实实的付出和工作创新,破解了“乡安检员干什么、怎么干”的困惑。他说:“基层安监站是平凡的岗位,基层安监人也是普通的平,我们干的更是普通、繁杂的平凡事。把责任二字说在口上、挂在嘴边容易,但在艰苦的条件下,在巨大的责任压力下,真正做一个把责任时刻刻在心里、时刻扛在肩上,把的责任变为实实在在行动的尽职尽责的安监人,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平凡的岗位,微薄的收入,清贫的家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振峰13年的坚守了全国安监系统。“五一”前夕,本报记者前往青龙县走近张振峰工作岗位和家庭,真切感受到了一位平凡安监人的不平凡境界。

      从干安监就建档案,98份档案是“财富”

      今年45岁的张振峰工作在朱杖子乡一间普通办公室,墙上贴着安全生产责任人、安全生产检查流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图解及乡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打开紧靠窗户的铁皮柜,一盒盒贴着标签的档案映入记者眼帘:各种台帐存档、大气污染防治治理档案、安全生产周报档案、事故隐患排查周报表、朱杖子乡安全机构档案、案件移交通知书存档、企业培训试卷存档、非煤矿山无证档案、安全生产指令存档、事故结案存档、安全生产规划目标档案密密麻麻的档案放满了铁皮柜三排架子,最底下一排则都是本乡矿产、爆竹、塑料等企业的资料汇总。

      身材瘦削、面色黝黑的张振峰告诉记者,他从2002年当安监员就开始做安全生产台账,虽然上级没有,但他自行建立了《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台账》、《特种作业人员查证上岗台账》、《事故隐患台账》等8种台账。随着安全生产的发展,如今又建立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台账》、《尾矿库安全检查台账》、《安全生产检查台账》、《安全教育培训台账》等9种台账。各种台帐仅仅占铁皮柜的小部分,从干安监那天开始,张振峰着手建起各种档案,这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13年里上级下发的每份文件、每家企业的基本情况、每次下乡检查的情况,在这里都可以一目了然查到。在张振峰看来,朱杖子乡安监站可以说很“穷”,没有车辆,没有机、摄像机,没有专业设备,没有基本的劳保用品,甚至没有电话,最值钱的就是档案。档案对安监站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笔“财富”就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

      张振峰的“财富”汇聚在五节铁皮柜里,共有98种。“这些档案都是我13年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建立的,工作时怎么顺手就怎么建,虽然说不上有多规范系统,但对我来说却很实用,因为都是我琢磨的结果。有了这些档案,朱杖子乡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从纵向到横向,从到村、企,从管理到技术就都有了一本明白账;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变化、机构变化、制度变化、执法变化、企业变化等内容便有了一本清楚账。”

      “安监这个工作必须得细,有人查时得有第一手资料。”如此细致翔实的台帐、档案,堪称乡安监工作的海量信息库,随着条件改善,破旧的铁皮柜十多天前得到了更新,张振峰还计划把这些年累计的大量档案资料存到U盘里。今年3月11日,省安委会秦皇岛督导组副组长杜利民到朱杖子乡检查工作,仔细查看了张振峰多年建起的98份精细档案,听他讲述这些年的工作历程,他感慨说:“开了多次研讨会,跑了很多乡安监站,多数情况下大家都在抱怨条件差、待遇低,责任大,都在要执法权,讲条件,就是说不出乡安监站干什么,怎么干。而这个乡安监站的安监员已经用十几年的时间,以自己默默无闻、踏踏实实、清晰细致的坚守和作为,对干什么,怎么干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靠自学编制制度预案,送达文件自令“五必须”

      从2002年8月朱杖子乡成立安监机构开始,张振峰就到了安监站,2006年12月开始任。面对专业性很强的安全生产宣传、监管、执法工作,仅有高中毕业文凭的他从头学起,先从法律法规学,在工作中学技能,从书本中学专业,从实践中提高能力。

      朱杖子乡,矿业是主要企业,专业技能他就先从矿业学起。2008年,张振峰在一家选矿企业看到一本《选矿工人培训教材三百问》,因为没有多余的,他就复印装订下来,每天认真研读,下矿检查的时候也带着。这本快翻破了的书,让他系统地掌握了从矿石的破碎、筛分、分级等选矿知识,磁力选矿、浮游选矿、重力选矿等机械知识,到采矿、尾矿库知识,对从采矿、选矿到尾矿库排矿的全部流程烂熟于心。到企业检查,企业技术人员就是他的老师。发达矿业公司技术副矿长崔玉林专业能力强,是张振峰的一位经常讨教的老师,一到矿上,他总会就专业问题请教崔矿长,像挡车器怎么放置等专业知识都是跟他学的。

      勤学勤问肯钻研,让张振峰提高了从建章立制、安全生产管理到专业技能的能力。乡的各项安全管制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及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安全协管员工作职责,及安全生产会议制度、隐患排查制度、安全协管员制度、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制度、安全制度、安全督办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信息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都是他执笔起草的。2014年,朱杖子乡组织尾矿库溃坝,加油站漏油和非煤矿山应急演练3次,所有演练的组织和细节都由他一手操办,除规模企业的预案编制外,小厂点、小商店等70份预案也都是他编制的。

      县安监局一位领导曾经表扬张振峰:“县安监局布置的工作,完成最快、反馈最快、材料写得最好的就是张振峰,他时间观念特别强,要求什么时候完成就什么时候完成。就连安全生产月发放的宣传品,张振峰也总是特意多要点回去发。”

      张振峰生肖狗,民间素以真诚、忠诚评价属狗人的品格,这一点张振峰最为符合,他不仅学习业务真诚,落实上级更忠诚。必须把上级的文件亲手送到企业手上,是张振峰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了13年的一件事,也是他干这行就给自己立下的规矩。他认为,基层安监站就是要把党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各级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手把手”地传递到乡村,传送到企业。让安全生产的要求从各级、上级部门到基层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上畅通,不出现搁浅、不出现梗阻。

      朱杖子乡有大大小小企业18家,张振峰给自己,送达文件有五个“必须”:成规模的矿山、尾矿库、采石场、加油站和烟花爆竹仓库9家企业的相关文件必须要送到;除企业外,有关“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文件,也必须送到全部9个村;有关汛期的文件必须送达;有关专项整治、打非治违、综合整治的文件必须送达;文件送达后,必须要企业、村负责人签字。朴实的张振峰觉得,把文件送到企业负责人的手上,看着他签了字,就意味着把责任交给了他,他接受了责任,才谈得上责任落实。

      其实,张振峰送文件还有自己的“小九九”,每送一次文件,每走一家企业还可以顺便检查一次企业的安全生产。朱杖子乡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乡长李金龙说,13年中,仅送文件一项,张振峰就累计跑企业、村1300次以上。这样艰苦的送达,基本上都是张振峰骑自行车完成的!

      不怕嘴碎,不达目的决不

      安全生产离不开宣传教育培训,这是张振峰常琢磨的事,他的原则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不怕别人说自己嘴碎,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刚当安监员时,张振峰到企业检查,看到不少工人不戴安全帽,给他们指出来还不当回事,就琢磨着怎样强化企业培训,改变这种安全生产意识、素质低下的状况。于是琢磨先从培训《安全生产法》开始,强化安全意识,再进行专业培训。除让企业自己组织培训外,一有机会他还请专业人员、乡领导对企业进行培训。到矿上检查,有时间就亲自讲课;时间短的时候,哪怕不能长篇大论地讲,也要念几段法律法规,说几条安全常识或讲一个安全案例。这些年张振峰给企业上安全课就有200多次,全乡企业安全意识大大加强了。

      张振峰字写得很好,到企业检查时,他经常给企业书写安全、警示标牌,在布上,纸上,墙上,山上,石头上写,用油漆写,用墨写,用粉笔写,哪里能写往哪里写,哪里需要在哪里写。他还主动给企业办黑板报,从内容到书写都是他一个人。

      张振峰说:“好多人都说我轴、拧、泥腿、磨叽,其实,我认为干事就要有股韧劲,不怕麻烦,不怕嘴碎,不达目的决不。在检查隐患、督促整改隐患上时,说一遍作用不大我说两遍,督促两遍整改不了我说三遍四遍,不怕你当耳旁风,不怕你给甩脸子,不怕你给下不来台,什么时候整改不到位什么时候不停止。”工作遇到阻力是常事,张振峰一般会以“乡长交办的事情,必须达标完成,完不成乡长尅我!”为由推进执行。

      有一年夏天,张振峰在巡查时发现,闽益矿业的一堆矿石旁是乡村公,如遇下雨极易滑坡,就给老板下了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当时老板答应得挺痛快。过了两天再去看,还是原样,他就找到老板,这次老板不耐烦了,竟甩手而去。张振峰追到他矿部,耐着性子给他讲道理,老板终于不得不在整改指令通知书上签了字。几天后再去看,隐患已经排除。磨叽有了效果,张振峰放了心。

      2011年汛期,还是闽益矿业。张振峰冒雨巡查到一根在河沟附近的高压线杆,发现河沟的水已经浑了,说明水流量还要加大,如果不断冲刷会引起高压线杆的倒落。线杆就在村庄和公边,一旦倒落后果不敢想。他找到老板要求加固,老板没当回事。再去看时,线杆已有倾斜的迹象,张振峰急了,拽着老板去看线杆。老板看了也不敢拖延了,急忙安排加固。看着加固好了,张振峰才放心离开。一场大事故避免了,老板后来对别人说:“真后怕,要不是张振峰提醒,还不知会出啥大乱子呢!”

      “看到了必须管!”这是张振峰一直恪守的和工作底线。为此,他还制定了一个叫“5分钟跳跃”的值班工作制度,即发现重大隐患或发生重大事故,必须在一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如超过5分钟没有接通,那么,就立即改为向更高一级的部门报告。

      这么些年,张振峰一直提醒自己:心里得知道这项工作的分量,对得起这份工作。巡查时发现超出安监局职权范围的问题,他也会在向上级汇报的前提下,用案件移交通知书的形式负责任地告知国土、电力、交通等部门。在张振峰等安监人的坚守下,朱杖子乡实现了连续10年无安全生产事故,连续5年无轻以上事故。

      甘受清贫,为工作骑行4万余公里

      张振峰说:“安监人需要韧劲,需要踏实实干的作风。人活着不只为自己活的,更多的是为别人活的。看到我负责的企业安全无事故,我就感到幸福了。”

      朱杖子乡有9个村,18家企业。下乡、下矿检查,是安监站的家常便饭,也是主要工作。最远的村离乡十五、六公里,最远的企业离乡也有十来公里。而乡里车少,到现在一共才有两辆,从2002年从事安监工作到现在,张振峰下乡、下矿几乎一直是骑自行车,屈指算,这些年他为工作骑行了4万余公里,他到企业必下井,在矿井也行进有数千公里了。13年里,他自行车骑坏了3辆,45岁的人、不到一米七的个头,体重最轻时才90斤,如今也仅仅110斤,他笑说:“身体啥毛病没有,得益于这些年骑自行车下乡的锻炼!”

      每年汛期到来,都是张振峰最紧张的时候,要住到矿上盯着,雨天就干脆住在尾矿库坝顶的简易窝棚里,到地下矿山进行检查时,都得穿靴子和雨衣,地下矿山道湿滑,穿着鞋子和雨衣很笨重,上山一身汗,下山腿都打哆嗦。乡里的5座矿山他每天至少巡查一遍,多时两遍,最多时在尾矿库连续两个星期不回家,最短也是一个星期。雨越大,心里越紧张,一刻都不敢离开。有时衣服淋湿了,身上沾满了污泥,就生挺着,副乡长李金龙告诉他衣服都怪味很大,回家换件,但他说:“这么凑合着吧,盯着别出事才行啊!”

      青龙县有25个乡镇,2002年全县建立乡镇安监机构时,第一批共有25名安监员。如今,只有包括张振峰在内的三四人还坚守在安监岗位,其他人都调整了工作。收入呢?调工资后每月也就2000元多点,之前才1700多元。副乡长李金龙告诉记者,张振峰的妻子没有工作,老人有病,这些年就靠他的工资和妻子摆小摊的微薄收入,供儿子念完了大学。张振峰两口的生活状况到底怎样?4月30日下午,记者前往他爱人耿艳秋的超市一看究竟。

      青龙县中医院对面有家鑫河小超市,耿艳秋每天就在这里打理小店,生意很清淡。沿着货架间狭窄的过道径直往里走,本是堆放百货的不足10平米的小仓库内,一张破旧的双人床挤在一堆又一堆杂货中,毛巾香皂、梳子刮脸盒等生活用品就胡乱放在杂货纸箱子上,一台老电视放在床头纸箱上,这里就是两口子栖身的家!

      “能没有埋怨吗?每逢下大雨人家都往家里跑,他却拿上件衣服就急急忙忙往矿上去!家里顾不上一点儿,我总说他你卖给乡里了?”耿艳秋告诉记者,她不嫌这个家多么贫困,就是希望丈夫少点工作压力,一听说哪里塌方了,就为丈夫提心吊胆。提起生计,因她一直没有工作,起初就在街上卖点水果挂面,3年前租下这个小门脸经营超市,因为周边超市很多,生意很清淡。公公婆婆住三间平房,都有病,他们两口原先租房子住,3年前就搬到了超市住,张振峰不会玩牌,忙完单位的事情,回家就帮着妻子干活,还要照顾多病的老人。多年的操劳,耿艳秋患上了甲亢,颈椎也不好,好在25岁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目前在市里一家企业打工,收入很低,两口就盼着孩子能找个收入高点的工作。

      “这里就是冬天冷夏天热,特别是夏天一开窗户就容易进老鼠,超市里进老鼠可不得了,去年夏天就进来了老鼠,好不容易才除掉了!”身居斗室的张振峰诙谐地向记者描述着他的日常起居,眼神里没有忧愁,倒是充满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