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里商业

创投

由蚌埠院蚌埠光电与公司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协议

时间:2021-09-22 03:03

  2021年9月18日走进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薄如蝉翼的超薄玻璃、光电转化的新型玻璃、可以折弯的柔性玻璃……日前,在蚌埠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内,各种神奇的玻璃琳琅满目,熠熠生辉。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拿起一块显示屏介绍:“一块手机屏幕一般由4块玻璃组成,最外面一层是高铝玻璃,下面一层是触控玻璃,最下面两层是液晶显示玻璃,也称玻璃基板。这四层玻璃我们都能做,覆盖0.12-1.1毫米全系列超薄浮法玻璃。”

  自2018年4月份,历经2年时间,蚌埠院成功生产出0.12毫米极薄玻璃。彭寿感慨地说,超薄触控玻璃的成功生产凝聚了200多名科研人员和工匠的智慧与心血,突破了1000多项关键技术瓶颈。0.12毫米玻璃的问世,不仅打破了蚌埠院2016年创造的0.15毫米国内电子玻璃工业化生产极限,而且又一次刷新了中国超薄电子玻璃薄型化的生产纪录,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测算,该产品的问世每年可为我国电子信息显示产业降低成本约120亿元,为国家节约外汇约20亿美元。此外,还能助力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腾飞,使人民大众直接受惠于民族产业的崛起。如今,全球80%的玻璃生产线技术由蚌埠院提供,从玻璃技术“走出去”到成套智能装备“走出去”、再到中国玻璃标准“走出去”,蚌埠院不断带领中国玻璃向世界玻璃高地进军。

  同时4月3日,凯盛集团超薄高铝盖板玻璃在安徽蚌埠成功下线,此举为中国光电显示高等材料事业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对完善我国光电显示产业链,促进光电显示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凯盛集团再次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高等盖板玻璃的国产化进一步巩固了凯盛集团在行业的带领地位。

  下线仪式上,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中共蚌埠市委书记汪莹纯,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寿分别致辞,并与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宛晓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刘志江,蚌埠市党委副书记、市长王诚共同启动项目正式投产的水晶球。仪式由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马立云主持。

  新材料产业是凯盛集团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70t/d触摸屏用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线由蚌埠院所属中建材(蚌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采用蚌埠院自主研发创新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基板浮法工艺技术,该工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竞争优势。项目总投入资金8亿元,工程占地15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项目可年产0.3-1.1mm超薄高铝盖板玻璃462.3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触控一体机等触摸屏领域,产品性能将达到全部先进水平。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

  宋志平指出,凯盛集团是中国建材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平台,是跻身全部高等、具有大部分国家领跑能力的高科技企业。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的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国建材集团创造电子信息显示产品“四块三种”玻璃的中国很高水平,标志着中国建材集团在发展新材料产业上迈出新步伐。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来自于安徽省委省相关部门、省科技厅、蚌埠市委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来自于企业带头人和凯盛团队的共同努力。中国建材集团将继续启动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孵化一批世界领跑创新成果,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将“安徽硅基”打造成中国品牌、世界品牌,为安徽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凯盛科技集团蚌埠院研制生产的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超薄高铝盖板玻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5代TFT玻璃基板也将于今年底在安徽投产。彭寿表示,至此,电子信息显示产业“4块玻璃”均被国人掌握,“我国在信息玻璃领域正式由‘跟跑’进入‘领跑’状态”。

  2019年以来,凯盛科技集团紧跟电子信息产业柔性和可折叠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整合旗下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建材(蚌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优势,自主研发并不断攻克高强度柔性玻璃配方以及减薄、强化、切割和成型加工新技术。成功开发出国内唯一全国产化的“原片配方开发、原片生产、UTG 减薄、UTG 成型、柔性贴合”全套超薄柔性玻璃生产工艺技术。

  2020年8月,开发出30至7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11月30日消息,凯盛科技发公告称,超薄柔性玻璃(UTG)具备超薄、耐磨、透光性好、强度高、可弯折、回弹性好等特性,被认为是柔性折叠材料在新型显示应用上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可能会在折叠手机、折叠笔记本、卷轴显示及其他柔性显示产品中得到广泛运用。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凯盛科技”)联合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世界一流的玻璃领域科研和制造能力,近期已成功开发出国内唯一全国产化的“原片配方开发、原片生产、UTG减薄、UTG成型、柔性贴合”全套超薄柔性玻璃(UTG)生产工艺技术,并获得相关认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为紧跟近期柔性和折叠终端发展趋势以及市场需求,公司拟在现有中试线万元,建设超薄柔性玻璃(UTG)一期项目,量产6-8寸30m—70m超薄柔性玻璃(UTG)。项目建成后,将与中试线产能共同形成一定规模,达产后预计将实现收入超3亿元(产能及售价等涉及商业机密信息,不进行披露)。公司也将根据未来市场发展需求及时布局后续产能提升计划。

  公告显示,该项目已经2020年11月30日召开的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本事项无需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本投资事项不属于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加快建设进度,项目拟租用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内已有的约7000平方米厂房及净化车间,新购置原片加工、UTG玻璃薄化、成型、边缘处理、化学强化等全套生产线,与已建成的实验室和中试线m超薄柔性玻璃(UTG);项目将在中试线基础上开展自动化升级和量产工艺提高,以满足产能和良率提升需求。

  建设项目选址:安徽省蚌埠市“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内。

  投资金额:项目新增规模总投资4981万元,包括建设投资4604万元,建设期利息77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建设期间:2021年上半年具备供货能力。

  据了解,柔性和可折叠是显示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它可以使信息显示终端更加便携和功能多样化,为用户带来更高的科技感和更完美的使用体验,满足显示产品市场的高端需求。众多终端厂商均在向折叠领域开发新产品,超薄柔性玻璃(UTG)作为柔性折叠材料重要的发展方向,预计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电子玻璃深加工是公司强项,在高强玻璃原片、玻璃减薄、玻璃盖板加工、柔性触控模组等产业链优势基础上,公司开发出的30m—70m超薄柔性玻璃(UTG)弯折半径、弯折次数、耐冲击测试等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认可。本项目作为一期项目,将适应近期市场需求,为公司先行进入该领域打下坚实基础,夯实“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柔性贴合”的全国产化柔性玻璃产业链;后续将可能带动公司显示盖板、触控模组、显示模组等业务与更多高端客户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本项目完成后可能会因原材料采购而增加公司的关联交易,公司将严格依据关联交易审议程序,确保关联交易价格公允合理,不会损害公司或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本项目不存在同业竞争问题。

  2020年12月,实现连续弯折40万次不破损,产品性能完全符合柔性和可折叠玻璃应用的各种需求。

  2021年2月,在超薄柔性玻璃产品的良品率和弯折半径上持续突破,实现30微米弯折半径小于1毫米。

  目前,超薄柔性玻璃一期项目进展良好,预计 2021 年上半年具备量产供货条件。

  2021年3月21日,中国建材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将新增投资超10亿元,建设超薄柔性玻璃(Ultra Thin Glass,简称UTG)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00万片6-8英寸30至7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及相关贴合产品的产能。

  这是凯盛科技集团面向柔性显示发展和柔性材料进步方向布局的重要大规模工业化柔性玻璃生产项目,将迅速推动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规模优势,不断满足显示终端产品柔性和可折叠发展趋势对关键材料的需求,有效增强公司服务高端客户能力,提升公司在显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从源头保障中国信息显示产业链安全。

  2021年4月3日,凯盛集团超薄高铝盖板玻璃在安徽蚌埠成功下线,此举为中国光电显示高等材料事业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对完善我国光电显示产业链,促进光电显示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凯盛集团再次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高等盖板玻璃的国产化进一步巩固了凯盛集团在行业的带领地位。新材料产业是凯盛集团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70t/d触摸屏用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线由蚌埠院所属中建材(蚌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采用蚌埠院自主研发创新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基板浮法工艺技术,该工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竞争优势。项目总投入资金8亿元,工程占地15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项目可年产0.3-1.1mm超薄高铝盖板玻璃462.3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触控一体机等触摸屏领域,产品性能将达到全部先进水平。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

  2021年04月13日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关于签署《委托经营管理协议》,将中建材(蚌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蚌埠光电”),也是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蚌埠院”)下属高科技企业,委托凯盛科技股份公司经营管理。蚌埠光电专业从事光电显示高端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蚌埠光电的 70t/d 触摸屏用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线 毫米的超薄高强盖板玻璃,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产品保护盖板,开发了锂铝硅玻璃、航空玻璃等新型高端玻璃产品。 蚌埠光电是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新型显示业务的上游厂家,双方在高强玻璃盖板、超薄柔性玻璃等产品上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为更好地开展产业链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营效益,经蚌埠光电的股东会审议同意,委托公司对蚌埠光电进行经营管理,由蚌埠院、蚌埠光电与公司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协议》,托管费用为 100 万元/年。 鉴于蚌埠院与公司同为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本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本次委托经营管理事项构成关联交易。 本次关联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2018 年 7 月以来,凯盛科技集团通过托管形式,将本公司管理层级提升为中国建材集团三级企业;为进一步落实公司法人层级提升,统一管理层级和法人层级,推动资源整合,促进产业发展,凯盛科技集团与华光集团 2021 年 8 月 25 日 签订了《国有股份无偿划转协议》,华光集团将其持有的公司 21.83%国有股份全部无偿划转至凯盛科技集团。该《告知函》主要内容为:根据凯盛科技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经凯盛科技集团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拟将华光集团所持有的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83%股份无偿划转给凯盛科技集团。

  2021年人代会期间,彭寿告诉,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我国的信息显示材料技术一直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垄断。但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进步明显,在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为龙头的带领下,世界最薄0.15毫米触控玻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5代TFT玻璃基板等一批高端产品不断涌现,为国防军工和光电信息产业提供了关键原材料,极大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创新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蚌埠院作为凯盛集团旗下的中央应用研究院,与凯盛集团下属洛阳玻璃和凯盛科技两家A股公司是什么关系?

  彭寿告诉:“技术创新项目都是由蚌埠院在做,等到项目孵化完成后,会在合适时机注入上市公司,即从0到1是蚌埠院来孵化,从1到N是由上市公司来发展。这种国家级中央应用研究院作为上市公司的后台支持,配合资本市场产业发展平台的模式是国内少见的,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目前,凯盛集团在A股有两家控股公司,一个是洛阳玻璃,一个是凯盛科技。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两材)合并后,旗下上市公司将如何受益一直都为外界。

  “从业务上说,两材合并对凯盛集团旗下的两家A股公司没有什么影响。”彭寿说,“不过,两材合并以后,整个建材行业会更加壮大,核心业务会更加集聚,预计材料板块将成为中建材集团未来的业务重心。”

  去年起,洛阳玻璃和凯盛科技的资本运作已拉开序幕。其中,洛阳玻璃获注凯盛集团光伏玻璃资产,包括合肥新能源、桐城新能源、宜兴新能源等3家公司。凯盛科技则在今年初缩减了股东层级,变成由凯盛集团直接持股的公司,成为中国建材集团的三级子公司。

  彭寿表示,下一步,凯盛集团计划依托上市公司打造两个专业化的平台,一个聚焦显示玻璃,一个聚焦新能源。

  其中,凯盛集团准备把显示玻璃资产整合到一个上市平台,包括盖板玻璃、基板玻璃、TFT玻璃、显示模组和一系列跟显示玻璃上下游相关的资产,从而打造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能研发基板玻璃到模组的产业链平台。

  第二个板块就是新能源产业链。凯盛集团研发了碲化镉发电玻璃、铜铟镓硒玻璃基板及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填补了国内空白。“原先的玻璃520度时就软化了,而要做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必须达到570度到600度,我们现在把这块玻璃攻克了,而且已经在蚌埠实现量产。”彭寿说,“未来,我们会把从玻璃基板到薄膜太阳能电池模组,再到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投资形成一个完整的新能源板块产业链。”

  对于凯盛科技缩减股东层级的用意,彭寿表示:“我们的计划是未来让凯盛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都由凯盛集团公司直接持有。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对最大的股东直接负责,而不是间接的影响力,减少层级有利于未来的管理和融资等事项,有利于未来发展。

  各位,你不觉得由蚌埠院、蚌埠光电与公司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协议》,凯盛科技集团委托凯盛科技股份公司对蚌埠光电进行经营管理,只是将蚌埠光电注入凯盛科技股份公司的第一步吗! 2021 年 8 月 25 日 签订了《国有股份无偿划转协议》,华光集团将其持有的公司 21.83%国有股份全部无偿划转至凯盛科技集团。该《告知函》主要内容为:根据凯盛科技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经凯盛科技集团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拟将华光集团所持有的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83%股份无偿划转给凯盛科技集团。只是铺平将蚌埠光电注入凯盛科技股份公司注入道路的机构设置障碍吗!凯盛科技集团国企改革的序幕早已拉开,我们小股民生在自山中,哪能识破庐山真面目。我也是中秋假期没事,将一系列事件梳理而得出的结论。不信且看下面分析!

  据媒体报道,华为近日公开了多项专利其中有两项专利显示凯盛科技与华为联合研发柔性玻璃。这两项专利分别为“一种大尺寸柔性玻璃的制备方法”、“一种提高柔性玻璃弯折性能的加工方法”。前一种方法适用于尺寸最大为500*600mm,厚度最薄为28m的柔性玻璃的生产。第二项专利为提高柔性玻璃弯折性能的加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柔性玻璃的弯折性能。该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层胶合的柔性玻璃进行切割、蚀刻、解胶、化学钢化,得到弯折性能增强的柔性玻璃;其中,多层胶合的柔性玻璃包括,位于最下层的底板和胶合于底板上层的至少1个重复单元层,所述重复单元层包括,位于下层的柔性玻璃和胶合于柔性玻璃上层的基板,并且所述重复单元层胶合层叠在一起。据业内人士猜测,该技术未来有望在折叠屏幕手机等设备上进行应用。

  凯盛科技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超薄柔性玻璃(UTG)中试线良率行业领先,一期工程是在中试线基础上进行扩建和升级,目前主体设备已经到厂安装,已经开展单机调试。由于6月份中试线赶制了小批量订单,为不影响生产,暂缓了部分净化车间和水电等公辅系统升级改造进度,预计生产线整体调试需要延迟一个月。根据中试线和一期产线设备、人员配置,预计整体良率持续保持。公司近几年拓展了很多国际知名品牌大客户,与亚马逊、三星、宏碁、京瓷、Wacom、联想、百度、华为等众多知名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不断开发包括UTG等在内的创新产品,新型显示业务的毛利率也在不断改善,公司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

  聪明睿智的任正非早在几年前就与凯盛科技集团有合作为华为的国产化(防止卡脖子)埋下了伏笔,现在以昭告天下,你我小股民难道还有后顾之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