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每月只有200多块,如果翻倍,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于12月13日-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出席并演讲。
汪涛谈到,产业链转移的趋势不是最新开始的,进出口格局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不断变化,中国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到发达国家市场,占比都是下降的,对于新兴市场都是上升的。产业链的转移从十几年前已经开始,调查显示,在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企业中,其中2/3甚至70%以上的企业有一部分产能已经在国外,而且目前资本开支百分之四五十左右,已经在中国意外的地方。
她指出,这和2018年前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不同,2018年前想转移的是1/3左右,当时主要受成本等因素的驱动,最近这些年来基本是60%上下甚至以上,很多原因就是关税和一些其他的风险导致的,并且这个趋势还会持续。
汪涛表示,中国产业链的转移或者整个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变化除了规避风险之外,还反映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她提到,加入WTO时,中国最终需求中来自国外的附加价值达到了顶点,那之后逐渐下降,包括制造业、电脑电子产品这些行业。“以前卖的电脑虽然在中国组装,但是很多关键的零部件是进口的。现在国内的成分越来越高,体现的就是中国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以及产业不断升级。”
她还以中国的汽车行业为例,指出之前中国汽车行业应该说大而不强,虽然市场不断扩大,卖的车越来越多,造的车也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是很大的进口国,主要的核心的东西经常是进口的。但过去几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了汽车行业的进出口国,这反映了中国在新能源车电动车领域、新能源上下游生产链的整个创新和能力的提升。
总体来看,过去五年中国进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进口中矿物材料和燃料也就是铁矿石、煤、石油等等这些产品占的比重在上升,电子产品、机械产品占的比重在下降,我国自己生产的能力在不断的上升。她进一步谈到,一方面我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在疫情之后有上升,出口产品越来越有升级。同时进口方面,国内的生产能力在提高,对外的依赖程度在下降,在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顺差不断上升。从总量来说,2022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制造业商品贸易的顺差是1.8万亿美元,2023年略有下降,据她估计今年顺差将会上升,因为今年我国出口再次处在复苏比较强劲的状态。
此外,汪涛提到,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惠民生刺激消费,可能有更多的加大对社保医疗方面的投入。“通过计算发现,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每月只有200多块,如果翻倍的话,中央财政如果补贴的线千亿元左右的人民币,规模不是很大,但是能惠及1亿7千万领这个金的人和5亿多参保的人,政策事半功倍。既能从短期稳定和刺激居民的信心,从而能从长期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很多政策可以做,我们期待明年政策更大力度的出台,更大的发力,提升内需。”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