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快讯

八股取士的利与弊,八股取士谁创立的

时间:2021-10-30 08:31 阅读:

  1:八股取士的利与弊

  明代成化年间(149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2: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利与弊

  明代成化年间(149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3:八股取士对中国的危害(发展)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4:八股取士的好处

  和现在公考差不多吧

  5:废除八股文是那一历史事件

  维新变法时光绪帝颁布的“定国是诏”中的变法内容

  6:中国哪年废八股

  时间:1901-8-29
1901年8月29日,清廷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废武科。
用以选拔宫吏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唐朝开始成形。唐、宋考诗赋,元、明、清考经义。清朝的科举考试,规定以四书、五经文句为题,文章格式一律为八股文。
士子经童生试录取者称生员(秀才),录于府、州、县学,受教官的监督考核。生员经乡试录取者称举人。举人在京师经会试录取者为贡士;贡士经殿试录取者为进士;进士即授官职,举人可酌情授以官职。生员在乡里也有一定身份地位。
科举制度使士子思想禁锢,考试办法固循守旧、全不实用。1898年变法时曾一度废八股,政变后重新恢复。为行变法、施新政,清廷宣布: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起,废止八股文程式,乡会试改试策论和四书、五经经义。同时,命令将各省书院改为学堂,并鼓励游学。从此,各省普遍与办学堂,留学人数也激增。鉴于武科考试流弊甚多,而且所习都是硬弓刀石及马步射箭,已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清廷也谕令一律永远停止。原来的武举人、武进士,准许入营学习,武秀才和武童生,均准应先入伍。到各省武备学堂建立后,再酌定排选考试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