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国企改革重组流程,准备上市的公司股票可以买吗
1:国企怎么改革
今年国企改革重点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痛点”如何破解哪些领域央企将加大重组力度国企瘦身健体会不会带来“下岗潮”
3月9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和副主任张喜武等负责人介绍了今年国企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对相关热点话题作了回应。
国企改革要有新突破
2016年,国企改革呈现出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亮点纷呈、成效显现的可喜局面。
继去年中央企业实现效益恢复性增长之后,今年前两个月,央企实现营业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利润1685.9亿元,增长29.1%。
“改革绝非一蹴而就,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肖亚庆介绍说,今年国企改革要在七个方面有新突破、新举措。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要在监管的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
——强化风险控制。改革就是要奔着问题去,哪儿的问题多就优先改哪儿。控制风险是我们贯彻落实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根本保证。
——深入推动央企重组。围绕凝聚力量、调整结构,在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等方面,不重组肯定是不行的。
——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还要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加快公司制改革。今年央企要完成公司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进一步推动。数量上要扩大,层级上要提升,更要有深度的进一步拓展。
——全面从严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肖亚庆表示,落实这些改革任务需要激发企业内生活力,这需要我们抓经验、抓典型,推而广之,也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改革的推进发现问题,力争取得实效。
混改突破口要进一步扩大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肖亚庆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说,今年混改突破口要进一步扩大。
“适合在三、四级企业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就在三、四级企业搞,有的企业希望层级再进一步升高,要根据实践发展和效果来看。”肖亚庆说。
他强调说,混合所有制不是“一搞就灵”,也不是所有的国企、央企都要搞混改,宜混则混、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国有企业不一定控股,也可以参股。”
他表示,既然是混合所有制,如何能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体现各方的参与,既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也要保证各参与主体能得到符合市场要求的回报,在这方面要进一步尝试、试点。
此外,他在回答有关国企上市的话题时说,央企要加强包括市值管理在内的各项措施,把上市公司做优;推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分红机制;国有上市企业要做积极的负责任的股东。
加快推进煤电、重型装备、钢铁等行业的重组整合
重组整合是国企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2016年,5对10家央企完成了重组。
针对央企未来重组计划的提问,张喜武表示,我们不搞行政“拉郎配”,也不是搞简单的“归大堆”,更不搞新的垄断,不会出现一哄而起、大规模的“重组潮”。
他说,从近三年实践看,央企重组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从方向上看,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地完成了央企所承担的使命责任;从布局上看,坚决落实化解过剩产能等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效果上看,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转型升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今后我们仍然要坚持成熟一户、重组一户的原则。”他表示,一是要聚焦重点领域搞重组,加快推进煤电、重型装备、钢铁等行业的重组整合,推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积极探索境外资产整合,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二是要探索有效的重组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来推进中央企业的重组。
“企业重组不容易,重组后想融合好,达到预期目的更难。”他说,重组只是第一步,还要加大重组后的融合力度。重组不仅要资本合、资源合、组织合,而且要做到理念合、战略合、管理合,在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加快化学反应。
改革优先考虑职工安置
近年来,国企改革围绕主业不强、包袱过重、管理层级多等突出问题发力,国企瘦身健体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央企管理层级5级以内占比68.6%,法人单位减少2730户,通过“压减”减少管理费用和人工成本分别达到49.11亿元和76.45亿元。
据肖亚庆介绍,去年包括去产能在内央企瘦身健体过程中涉及职工约11万人,通过内退转岗、劳务外包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相关企业对这些员工做了妥善安置。
对于未来改革可能涉及到的类似问题,他重申,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把职工的安置、职工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考虑。“绝对不会出现‘下岗潮’问题。”他说。
肖亚庆表示,改革要符合企业长远发展规律,也要让更多的职工有获得感,能够保护职工的权益。
2:国企改制方案如何制作麻烦告诉我
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应当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1、资产重组问题。资产重组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也是企业改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资产重组是企业资产(主要是存量资产)优化组合,改善企业经营效益的必然途径。资产重组一般都需要进行不良资产核销,净资产扣除,产权(股权)转让等资产处置工作。有些企业改制,还需要进行债务重组,资产剥离等工作。 2、选择改制方式,借助中介力量。应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和净资产值以及市场导向,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改制方式。可慎重选择企业的公司化改造,股份合作制改造,债权转股权,或者采取企业分立,兼并甚至出售的改制方式。各种不同的改制方式,涉及不同的法律关系和不同的权利义务主体,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聘请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参与企业改制工作,借助这些中介机构的作用和把关,使改制工作做到多,快,好省,少走或不走弯路。中介机构的介入,大多是法律规定的要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3、制定一个完整正确的的企业改制方案,必须特别注意和安排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⑴ 明确企业资产(包括存量资产和各种负债)及净资产(在核销不良资产扣除安置职工费用和预留偿债总额后的剩余资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各种方式的资产重组工作(如实行纯资产的转让,承债式兼并,股权(股份)转让,控股式兼并,或全盘出售等)。 ⑵ 科学设置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国企改制的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使企业产权多元化。股权结构的设置不仅要体现产权多元化,而且要顾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改制企业的方案中,常会遇到员工持股,法人持股,国家股和企业外的自然人持股等情形。其中,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技术骨干持股的比例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因此,在股权结构上,既要防止“员工平均持股”,又不能“一股独大”。在股权分配上应当同时顾及到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又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相对制衡格局。实践证明,比较可取的办法是,让经营者相对控股,采取股东会与监事会监督下的“经营者兼大股东负责制”。当持股人员较多,投资数额较大时经营者的持股比例可适当降低一些;反之,则可以适当加以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应全面体现在公司的章程中。公司章程全面涵盖了公司的股权结构设置,股东之间的关系,“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力制衡,对经营者的激励与制约等与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内容。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并经法定程序产生的公司章程,是改制后企业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文件。 ⑶ 草拟的改制方案必须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在这方面要注意多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尤其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员工持股等更要注意做好职工的工作,争取绝大多数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切不可草率从事和操之过急。在对职工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标准和人员安置等重大问题上,事先一定要向政府或上级主管单位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向职工倾斜,以减少改制的阻力。 ⑷ 改制意向必须事先征得政府或上级主管单位的原则同意。
3: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战略重组
推动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关键举措。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国有企战略性重组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推动国有企业的关键举措之一。
我咨询过中大咨询的顾问,他们认为,目前国有企业存在实业主业不突出、业务结构不合理、同质业态竞争现象严重、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快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提高企业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业态的合理布局。
以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实施流程为主线,中大咨询提供以下服务体系:
1.业务与资源梳理
2.重组可行性分析
3.重组方案设计
4.重组后战略制定
5.组织管控设计
6.风险管控
4:国企如何改革
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政府体制与产权问题
1.彻底改革政府干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和企业经营者的干部待遇,培育企业家市场,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要在政府部门内部实行公务员的竞争上岗,建立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质;再次,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
2.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产权明晰为前提,否则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即明确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与法人主体间的责权利;第二,产权流动,即产权可以交易;第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即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推动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彻底转变在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应绝对控股的认识,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关键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明确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机构。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已经纳入了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健全法规,规范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鉴于目前在产权交易中政出多门、政府直接干预及场外交易普遍的现状,首先应尽快完善产权转让的法规,促使公有产权的合法、规范和有序地流动;其次要加强产权变动的监管和产权登记检查力度;再次要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能,强化产权交易机构的中介作用,积极促进产权的自由交易和国家政策性目标的实现。二是,结合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和结构,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调整目标。三是要壮大和完善资本市场。第一,要有步骤地逐年推进股市扩容,为有条件的企业创造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按资本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资本运营;第二,要进一步探索国有股流动方式和方法,尽快消除国有股、法人股和市场流通股之间的障碍,增强国有股的流动性,实现同股同利,规范国有股权运作,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经济利益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必然关注和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企和国企职工的经济利益长期被漠视,“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严重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该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企的经济利益被漠视的问题只是国企长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种以解决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作为改革主线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们必须注意到,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其经济利益的诉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企的所有权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企业自身。这就决定了国企获取的经济利益的受体应该是整个社会,而不是国有企业本身。其二,国企承担着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因此,国企经营的目标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单一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其三,对国企经济利益的构成要加以界定。在国企所实现的经济利益中,有些是凭借资源的“垄断”地位获取的,这些经济利益应该完全归于社会所有。首先,关于国企中工作人员经济利益的问题。国企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企中的工作人员还不能直接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谋求经济利益,他们的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报酬的形式体现出来。国企中的工作人员报酬的数量是历史的、社会的企业效益等各种因素的集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改革旧体制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讲,最终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在旧体制下,我们的劳动、工资制度带有“终身制”和“供给制”的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中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则必须通过劳务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要求是荒谬的:从保值的问题来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必然造成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同时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会替代原有的产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单纯以“保值”作为国企的一项经营业绩考核标准是行不通的;从增值问题来看,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与需求的增长相适应,盲目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福音,而是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调。那种不看社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不看社会经济发展的取向,不看多种经济形式所蕴涵的能力,仅仅受利益的驱动而发展国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国企的发展取决于所有者的意志而不是国企本身。我们可以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国企,但不能给予国企“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如果我们不适当地强调国企的经济利益,势必淡化国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国企与国家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上进行博奕的现象。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改制后竞争实力明显提升,但是员工素质和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出现新的人才断层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一些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体制上,前些年的下岗分流也使得一部分人才流失,即使引进人才也因为待遇政策等问题而存在障碍。在文化上,对企业文化的构建重视程度不够,既不继承传统文化也没有建立创新机制,更没有完善的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力度不够。在培训工作方面,投入较少,培训的实效性不强,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2.一些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经济效益,造成新的浪费和污染。还有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国有老企业由于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给保护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种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透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国有老企业形成多个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的攀比使维护稳定的难度加大。从企业角度来看,有些企业在执行有关政策和制定具体操作程序当中不够周密严谨,从个人角度来看,职工如何自强在市场经济的激流中获得一席之地,适应竞争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年龄老化,他们的思想、技能、文化水平都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与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有较大距离。另外贫富差距社会失衡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扩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保障能力不强,就业压力较大,还不能保障充分就业。一些员工的心态不平衡就演变成了情绪的波动,直到聚集上访,形成一个不稳定的群体。
5:国企改革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6月17日讯,从接近国资委人士处获悉,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中关于央企分类、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四个方案有望在近期公布。曾参与过中央深改组关于国企改革调研的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黄群慧对上述四个方案内容进行了政策设想。
央企分类:两分法或成“隐性三分法”
关于央企分类,此前有报道称最终版意见可能由初稿的三类变成两类,即商业类和公益类。
曾向国资委提出过央企“三分法”方案的黄群慧表示,“两分法”将特定功能类和商业竞争类合并为商业类,但实际上是一种“隐性三分法”:其中商业1类就是此前的商业竞争类,包括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央企;商业2类企业是指主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或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经营专营业务、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央企,也就是之前“三分法”中的特定功能类央企。
黄群慧认为,“两分法”有利于特定功能类央企走出去,避免国际上使用“竞争性中立”来挤压这类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空间,同时有助于推动国企更好地向西方经济体制看齐,彰显推动垄断行业国企改革的决心。
但他担忧的是,特定功能性国企事实上达不到国际上公认的商业性国企行为规范,如果方案骤然将绝大多数国企冠以商业类国企之名,恐怕难以被国际所认可。
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三层三类全覆盖
黄群慧表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方案的目的在于改革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他的政策建议是通过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形成“三层三类全覆盖”的国资管理体制。
所谓“三层三类”是指以国资委为最上面的第一层,第二层是国资委管理下的多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第三层则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所控制的各类国企。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公益保障类、特定功能类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以实业投资为核心职能;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商业竞争类企业为主要控股对象,以持股管理为核心职能。
黄群慧称,在上述新体制下,对国企所有权将由国资委转移至投资运营公司,国资委对不同类别企业的管理权限也将有所不同:对商业竞争类国企,国资委只需要履行与“管资本”密切相关的公司章程、审计、信息披露、派出董事、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等七项职能,而对其他类别国企,则相应增加国资委的管理职能。
“我们的政策建议是,在未来的3到5年,国资委要向国有经济管理委员会过渡,使后者成为一个单纯的政策制定者,而股权所有者则是第二层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黄群慧介绍,“全覆盖”是指上述管理体制不仅包括现有的国资委旗下的国企,还应包括不在此列的金融类企业、文化类企业,以及各部委旗下的企业。
国企混改:上市是重要途径
黄群慧参与了此前由中央深改组组织的国企改革调研,国企混改状况是调研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黄群慧认为,上市是目前通过规范的程序来防止国资流失的唯一途径。“只有上市,才能提供一个公开公正的机制。‘进场属常态、协议属例外’,我们应当设立‘例外清单’,尽量不要通过协议转让来操作,一定要通过上市公司的层面来推动混改。”
此外,黄群慧认为在国企混改中还应建立相应的改革创新容错机制,对于依法推进改革、未谋取私利但未达到改革目标的企业和个人免除责任;建立民主保障机制,通过职代会等民主方式监督国资流失、利益输送等现象。
员工持股:激励相容、增量分享、长期激励
黄群慧认为,中国国企的员工持股一直缺乏统一的制度顶层设计,因而造成了与其他制度不兼容的现象,使得一些企业因员工持股计划而难以上市;而员工在公司上市后短期内的减持行为则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此外,规范不到位的员工持股也存在着国资流失的可能性。
黄群慧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员工持股首先应坚持“激励相容”原则,要在股票价格、持有比例、持有期限、进入退出机制等方面设计得当,使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利益捆绑在一起。
其次要坚持“增量分享”原则,不应拿原有的国资存量与员工分享,应鼓励将企业增量效益、明确是由员工努力创造出来的企业超额收益用作分享,避免国资流失。
最后,黄群慧强调员工持股要坚持“长期激励”原则,他认为,证监会最新规定的“每期员工持股期限不低于12个月”的期限大大短于其他国家,应予适当延长。“只有坚持长期导向原则,才可能发挥这一制度对员工的组织承诺,也才可能为国企带来可持续的价值增值收益。”
国企改革概念股一览
国企改革目标正在成为股市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今年一带一路、神创板相继辉煌之后,市场亟需寻找新的题材标题,国企改革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近期受到了券商的重点关注,有多家券商预测国企改革将接过神创板的大旗,拉动新一波的行情,以下是中商情报网整理由安信证券关于国企改革概念股的大型策略研究,共20大行业数十只国企改革龙头股票分析。
1、总体策略
国企改革的重要性毋庸质疑,17大上第一次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18大上“混合所有制”提法消失,我们可以想象那五年间管理层内部的分歧巨大。从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短短一年时间,混合所有制以三中全会核心内容的面目重出江湖,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2013年11月至今,我们一直在期盼顶层设计。经过一年半的漫长等待,上周,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可以猜测,“1+N”距离瓜熟蒂落正变得越来越近。
国企改革的整体思路比较清晰:
第一步,练外功,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改革为载体,实现大规模的产业整合以及证券化;
第二步,练内功,通过理顺管理层与董事会以及国资委的关系、实施员工持股、实现管理层的市场化选聘等办法,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第三步,搞混合,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实现混合所有制;
三中全会后一年,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出台了或者是拿出了或者是正在酝酿各自国企改革整体的方案和思路。但在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之间的某一个时间,各个地方的进度似乎慢下来,所有人都在等一个东西,就是国企改革整体的顶层设计。一旦出来,相信全国范围内的国企改革将重新换挡,直接驶上高速公路。
村镇银行担保业社区银行担保村镇银行保险中介融资租赁村镇银行债券债券融资租赁人寿保险
中长期来看,国企改革关乎国运,成功的国企改革将为中国安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驾护航。国企改革更是关系到A股市场未来几年牛市能否继续深入下去的一个关键性的变量。
中短期来看,在住户部门资金直接入市之势已成的背景下,伴随管理层重点查处各类股价操纵行为,高涨幅高股价高估值的公司上行渐渐乏力,国企改革有望接棒成为各路资金的热捧方向。
接下来我们各个行业会非常重点的给各位投资者介绍他们本领域存在的国企改革的标的的投资的机会。我们自上而下的讲,我们认为两类公司会是特别好的标的,一类公司就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还有一类就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两类是需要我们高度的重视,所以央企第一批试点名单中涉水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标的,值得重点关注。每个省的两类公司试点平台,同样需要重视。至于大家希望听到的个股的机会,都在后面。谢谢大家。
6:国企改革有望重组的股票有那些
很多
- 上一篇:监控指标,证监会允许的公司
- 下一篇:股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t?散户做t有什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