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金融怎样去,去化通俗解释
1:金融业如何去防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金融业成为大规模外溢效应的渠道,国际资本流动透过金融机构网络跨境交易形成的外部冲击日益显著,实行灵活汇率的国家也难免资本流动冲击。2008年面对外部冲击,欧盟内部各国纷纷“以邻为壑”,各自为国内所有银行存款提供全额担保,避免资金外流维持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蒙代尔三难困境”理论框架受到质疑,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流动性周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国际跨境信贷流动和金融市场有重大影响,汇率自由浮动难以抑制资本流动确保货币政策独立。受流动性周期影响的经济体,从“三难困境”:无法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变为资本自由流动还是货币政策独立的“两难”选择。其政策含义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金融市场交易监管,切断外部冲击传导渠道,可确保货币政策独立稳定金融形势。
流动性的实质源于货币创造,第一层次是货币当局供应基础货币创造流动性。第二层次是银行以及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信用扩张期限转换派生存款创造流动性。这意味货币政策能否不受干扰服务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取决于货币当局是否能够控制流动性来源。
从流动性供给层次看,基础货币提供的流动性要比市场内生交易衍生的流动性稳定。货币乘数代表了银行、影子银行体系等信用(债务)创造货币的程度,一定程度也表明了金融系统的水平。中国货币乘数从2011年3.79升至2017年4月的5.33,达到1997年以来的历史高位。
货币乘数高表明基础货币不足,货币供应的增长严重倚赖货币派生渠道信用创造货币,流动性更多是由债务交易提供。这类交易主要由风险偏好上升驱动,金融机构加加大同业拆借、回购等短期融资,配置公司债券、信托受益人权益(公司贷款、信托产品和理财产品)等长期限风险资产,减持优质流动性资产,导致风险资产价格上涨,扭曲风险溢价信用利差缩窄,催生资产泡沫。市场交易量增加烘托下,表面上市场流动性充裕,但这类债务交易衍生的流动性具有脆弱属性,资金流动对境内外息差、汇差极敏感。一旦出现市场压力撤资,这些流动性就可能迅速消失,刺破资产泡沫引致危机。
2:金融去去到哪儿了
率就是负债除以自有资本,本质是一个负债率的水平。负债越高,率越高。去化,就是降低这个率,或者增加自有资本金,或者减少负债,或者两者同时进行。金融机构的去化,本质上就是一个还债、降低债务的过程,通俗说,就是多拿自己的钱玩儿,少借别人的钱玩儿。
3:金融机构的去化,是什么意思
什么事效应呢就是阿基米德的原理经济化,即用较小的代价撬动较大的资源,放在机构里面可知当企业负债经营时,用较小的权益资产支持起了比较大的经营规模,由此产生“效应”。按这个逻辑,我理解的“去”就是指企业或经营主体主动降低资产负债率。如果这个理解从根本上就错了,请用力拍砖。
具体到银行,去不可能是减少存款,现在看来也只能压缩同业业务、表外业务了。银行是整个社会最大的资金来源,同业不让做,表外业务受限于资本压力短期内不可能全回到表内,这样看来全社会资金成本会上升。对银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难判定,因为我不清楚同业、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大还是风险大,请大家指教。但对依赖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筹集资金的企业,短期内则是大利空。
有人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为了金融去,个人认为理解有误,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而卖资产无论如何不会降低银行的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LO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需要说明的是,CLO的开展,给银行带来信贷额度,如果不对这部分信贷流向进行指导控制,很可能资金又会流向政府融资平台。这样的话,反而不利于政府去了。
4:金融去的节奏会怎样
金融市场会更稳定,交易具有极强的风险性和投机性,金融市场去会让市场更加良性
5:金融去去到哪儿了
率就是负债除以自有资本,本质是一个负债率的水平。负债越高,率越高。去化,就是降低这个率,或者增加自有资本金,或者减少负债,或者两者同时进行。金融机构的去化,本质上就是一个还债、降低债务的过程,通俗说,就是多拿自己的钱玩儿,少借别人的钱玩儿。
6:金融机构的去化以及率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几句,有很多方面。
其一,从资本金要求率上来说,假如要投资一个项目,在对项目看好的前提下,融资分股权和债权。
如果我出5元钱,然后借95元,就是用5元撬动了100元的投资,20倍。
这种情况下如果出风险的话,可以看到,越大风险越高,波及面越广。
于是贷款方开始不愿意给这么高比例的出资,要求借款方多出资本金。
国家也对率上限作规定,比如规定给做保障房的项目做直接融资,最少资本金要是40%,就是最多2.5倍的。
这样一来,从市场风险偏好和监管层面都在降低比率防范风险。
还有就是保证金制度也与这个类似:
我说我明天要买100万的货,我给你2万块做保证金。然后我在明天来临之前把100万的货120万卖给别人,我就赚了18万。50倍的,800%的纯收益!!!
很多金融衍生品与这个规则本质上类似,都是以一定比率的保证金撬动大资金。
金融危机前,美国的各种衍生品的保证金比率非常低,造成市场上的交易总规模大大高于GDP,是多少倍(数据忘了)。
经济向好,市场上升的时候,货物不断能够有人接盘,看起来经济运行健康。
某一天,突然发现,我存的2块钱保证金承诺要买的货物卖不出去了…… 我又没有打算真正去买这个东西……反正也没钱买。。那就破产咯……
好吧…… 连锁反应,你懂的。就崩盘了……
就如同大海退潮,你一看,他妈的都是在裸泳…… 没钱你买个屁
其二,从社会融资结构上来说,我国目前间接融资比重大。
间接融资将通过银行体系进一步放大货币量,这是货币乘数效应。
举例:银行只有100元,你从银行贷款100元,然后存在银行。然后银行又多了100元可以贷给别人…… 这就是创造了广义货币供应M2。
银行有一个准备金率,20%的准备金率,就是说 你存到银行100元,银行最多只能贷出去80元,这样就不能无限创造货币。然后这时候,在准备金率是20%的情况下,
如果你自己有100元,存在银行,通过反复的借贷,最多可以创造100/20%=500元的货币。
这就是间接融资的一个效应。
如果是直接融资,你直接把100元借给企业。这并没有增加货币供应。
目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正在从间接融资以往直接间接融资并重的情况发展,而且直接融资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
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增大,货币乘数效应将降低,从而是一个减少M2的方法。
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这也是去化的一种解释。
- 上一篇:胡立阳炒股厉害吗,5日均线战法技巧图解
- 下一篇: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