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快讯

爱建证券何俣:不弄巧不做伪 守一个“拙”字

时间:2022-05-13 08:00 阅读:

  对人生要有系统性的规划,不要投机取巧。只有脚踏实地,才会实现目标。未来,将继续秉持以尽职勤勉为客户提供的信条,通过主动管理,更好顺

  “天道忌巧,去伪而守拙”,曾国藩的这句话是爱建证券投行总经理何俣信守的处世哲学。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项目尽调中,他始终坚持不弄巧、不做伪,守一个“拙”字。

  工作之余,何俣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和“穷游”。投行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何俣会充分利用差旅途中的时间看书。他喜欢历史、人文类的书籍。书,可化作一叶扁舟,带他遨游历史的长河;书,也可化作一剂良药,帮他缓解工作的压力。

  “穷游”,无关乎金钱,而是“穷”尽天下景观。比起那些便捷舒适的旅游方式,何俣更喜欢“拙”的方式——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与当地人深入交流。正如他在投行工作中所做的那样,“不下车间、不与基层员工聊天,对企业的认识只会是片面的。”

  高难度的项目恰好可以证明服务企业的能力,让每一个合格企业平等进入资本市场,这是投行人的职责与使命。

  在何俣的人生词典中,是没有“取巧”一词的。

  从本科到博士,何俣一直都在法律领域深耕。法律讲究的是严谨、求真、求实的精神,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取巧”。而这一点在他跨界进入投行后逐步显现出优势——在每一个投行项目中,坚持把尽职调查做到极致,把法规研究做到极致。

  2010年,25岁的何俣研究生毕业。当时,有两条路摆在他的面前:一边是“红圈”律师事务所的offer,另一边则是相对陌生的金融行业。从熟悉的法律界“跳入”生疏的金融业,颇具挑战性,何俣决心一试,“大不了回去再当律师” 。

  “那时候的我每天都在恶补财务知识。”初入投行的时候,何俣深厚的法律学术背景并不凸显,他唯有下“拙”功夫。

  更为磨砺何俣的是,他在入行几年后,遭遇了行业“寒冬”——2013年IPO业务暂停,没有项目可做。是“就地猫冬”,还是“冬练三九”?何俣选择了后者,抽空备考法学博士。恰恰是这段时间的沉淀,令他在随后的行业爆发期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2014年,何俣加入爱建。短短数年间,完成了5单IPO、3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1单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而在他加盟之前,爱建的投行业务经历了漫长的空白期,上一单IPO项目甚至要追溯到2006年,上一单再融资、并购重组项目则是在2009年。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在他主持完成的投行项目中,不仅有5%以上股东反对上市、创始人家族股东未出具上市相关任何承诺的IPO,以及*ST公司再融资等疑难案例,还有一批具有“买方信贷”“分切商”“销售包干费”“大规模关联企业”等商业模式的“专精特新”复杂案例,更有“股权分置改革”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案例。

  何俣迎难而上。他通过重点研究分析项目合法合规性和项目可行性,一丝不苟地落实核查重点与核查程序;在监管审核中,就罕见案例与复杂模式的主客观原因、内在商业逻辑,与监管机构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沟通。“我们既要对客户正直,也要对监管和市场正直。”

  在何俣眼中,挑战高难度投行项目一开始是无奈之举,因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下,中小券商对项目的选择相对有限。而正是这样的历练,让他在此后主动选择一些高难度项目时多了一份自信:“高难度的项目恰好可以证明服务企业的能力,让每一个合格企业平等进入资本市场,这是投行人的职责与使命。”

  基于对行业的观察和思考,打造了行业独有的投资银行研究体系,以研究为导向服务客户、实现投行业务服务实体经济。

  宁迂而不径,宁拙而不巧。

  在投行竞争日趋激烈、头部效应日趋集中的背景下,何俣始终坚持着“以研究为导向”的不懈追求。

  回顾入行以来的十余年时间,IPO的政策和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行业务的格局也随之演变,何俣对此感触颇深。

  “与其他业务相比,投行业务和资本金的关系并不大,所以早期不同的保荐机构能够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头部效应没有那么聚集。但是,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到来,头部效应集中成为了大势所趋。”何俣说。

  全面实行注册制,是对投行核心竞争力的重塑,也对保荐人研究能力、定价能力和价值发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俣基于对行业的观察和思考,打造了行业独有的投资研究体系,以研究为导向服务客户、实现投行业务服务实体经济。

  “以研究为导向”具有宏观、中观、微观三层含义。何俣具体阐释道:在宏观层面上,要加强对宏观政策的研究;在中观层面上,要研究企业的经营模式、观察营商环境变化,帮助投资者识别风险;在微观层面上,要研究具体企业的法律问题、财务问题,并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保荐机构不只是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更要让客户了解自己需要什么。”

  何俣认为,重视研究的力量,不单纯追求规模和数量,走精品化路线,是爱建证券投行业务从零突破的“制胜法宝”。“我们团队很早就重视研究能力的提升,踏实做研究,上上下下一条心,这都是做好项目的前提。”

  通过实施精品投行战略,爱建证券近几年IPO项目排名不断提升。根据公开信息,按照IPO完成家数计,爱建证券2020年排名第42位,2021年升至第40位。在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IPO项目数量排行榜上,名列第63位,且在10年IPO项目100%通过的仅有24家券商中排名第6位。

  他总能挤出时间,满足看书和“穷游”这两大爱好,从未放弃一个学子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质朴追求,眼界也因此越来越开阔。

  坚守一份质朴,求得行稳致远。

  何俣是业内为数不多的一边做项目、一边做研究的投行负责人。他既是实干家,也是理论派,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给予何俣的投行研究最初启发的,是2017年的泰瑞机器IPO项目,这是当年一个较为少见的存在“买方信贷”模式的成功过会案例。在操作过程中,何俣对相关的、下游客户等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还围绕买方信贷的商业模式、业务合理性乃至背后的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以后的投行研究做了很好的储备。

  “无论是春节还是国庆假期,我几乎都是在写课题报告。”截至目前,何俣已连续主持了中国证券业协会2019年、2020年、2021年全国重点课题,围绕“红筹企业回归”等资本市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涉及《红筹企业回归A股的域外管辖权问题》《红筹上市公司回归A股的法律冲突问题》等,形成的部分研究报告连续2年入编内参材料呈送监管机构。

  虽然研究工作会占去何俣大部分的闲暇时间,但他总能从中挤出时间,满足看书和“穷游”这两大爱好,从未放弃一个学子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质朴追求,眼界也因此越来越开阔。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年至少看20本书。”何俣涉猎广泛,书目涉及宏观经济、投资、历史、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穷游”的足迹则已遍布全国,还到了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何俣看来,对人生要有系统性的规划,不要投机取巧。只有脚踏实地,才会实现目标。未来,将继续秉持以尽职勤勉为客户提供的信条,通过主动管理,更好顺应监管要求、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