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云和百个农业小微产业园遍布山乡奔共富
拉枝绑蔓、滴灌浇水……8月22日一早,县家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云和师傅王存荣就忙活开了。在崇头镇三垟村这片20多亩的土地上,整齐划一的现代化产业大棚沿着村道而建,一簇簇果型标准、即将上市的猕猴桃和葡萄掩映在蜿蜒的绿色藤蔓间,透出勃勃生机。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抛荒地。
2020年,王存荣将这片20多亩的闲置土地以每年1万元的价格从村集体流转了15年,建起了水果产业园。“除了流转村集体土地,在水果生长管护期间,我们还会雇请村民帮忙,每年可为村民增收近4万元。”王存荣说,未来,产业园将致力走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计划带动一批农户参与种植,形成“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因产业优势突出、现代要素集聚、带动农户增收等特点,该产业园在年初入选首批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创建名单。
王存荣的产业园只是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创建名单中的一个。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围绕品质农业建设,按照“特色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发展雪梨、食用菌、水果、茶叶、中药材、畜牧、水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创建工作,引领带动云和县现代农业加速提质增效。
目前,入选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创建认证名单的有23个,它们成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解决留守人员就业等问题的重要引擎,进一步增添乡村发展活力。
不同于三垟村的水果产业,在赤石乡南山湖自然村,云和师傅卜伟绍则因地制宜发展起了高山稻田蛙共生养殖。眼下,南山湖村的晚稻已经结穗,稻谷飘香,一片蛙鸣。
多年前,南山湖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很多村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村庄一度成为空心村。近年来,随着乡贤和云和师傅的回归,南山湖重新热闹起来。如今,更是建起百亩稻蛙共生养殖基地,发展起“稻田+蛙”生态种养新模式,每亩可增收近万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増收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径。
“通过建设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消费热、农民富、品牌响的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进一步推动云和县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云和县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徐仙娥表示,按照每年至少创建20个的目标,到2026年云和县将成功创成100个遍布山乡田野的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产业教育文旅“三位一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