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快讯

上市公司费用率

时间:2021-09-13 23:51 阅读: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都有什么

  每股指标:
每股收益(元)
每股收益(扣除)(元)
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元)
加权平均每股收益(扣除)(元)
每股净资产(元)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每股净流量(元)
每股经营活动流量(元)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销售净利率(%)
总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存货周转率(次)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总资产周转率(次)
营业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倍)
速动比率(倍)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倍)
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例(倍)
利息保障倍数(倍)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
固定资产比率(%)
发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利润总额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流量分析:
比率
经营净比率
经营负债总额比
全部资金回收率
净收益营运指数
营运指数
销售比率

  上市公司该如何计算融资成本

  资本成本受宏观经济、企业经营、融资规模等多种因素影响,可以根据不同计算方法估算资本成本。融资成本是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大于融资资本成本时,才能实现股东价值的增长,结合西方上市公司融资的特点,论证了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应注意的问题。 一、概论可供上市公司选择的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很多,有长期借款、发行债券、留存收益和发行普通股股票等,然而,根据近两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再中小企业融资的金额统计,有76%的中小企业融资额来自股权中小企业融资,即配股和增发新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上市公司债务中小企业融资受到利率水平和期限限制,明显地感到债务成本的压力,相比之下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则少了这些限制和压力,表现为许多的上市公司利用财务作帐来达到配股的要求,失去配股资格的公司仍设法申请通过增发的方式中小企业融资。结果企业虽然获得了的流入得以维持企业的运转或扩大经营规模,但却是以侵害股东价值为代价。随着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职工持股、高科技企业的经理层期权等措施的实施,部分企业已经走出了筹资认识上的误区,开始理解和重视股权资本成本的概念。同时,由于企业的股东关注所持有股票的市场价值,也对企业的经理层提出价值增长的要求,公司经营行为逐步发生转变,从规模导向转为价值导向,以实现股东价值的增长和价值的最大化为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要体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企业在设计发展规划和中小企业融资方案时,必须从以往单纯考虑股票中小企业融资额最大化及中小企业融资市场风险因素,转为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及投资收益的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在这一原则之下,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并非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标准,要达到价值增长的要求,投资收益率必须超过资本的成本,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作为评价企业价值创造状况的关键指标变得日益重要。只有在测算和分析企业的资本成本的基础上,才能提供适应于股东价值增长的中小企业融资方案。二、企业资本成本及其估算模型资本成本一般指企业筹集和使用长期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它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资金筹集费是指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支付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律师费、资信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广告费等。资金占用费是指占用资金支付的费用,如股票的股息、银行借款和债券利息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要求的收益率,也是投资本项目的机会成本。企业资本通常分为债务资本、股权资本以及两者的混合中小企业融资资本,具体又可分为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1、 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成本是指借款利息和筹资费用。借款利息计入税前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

  上市公司指标 净利率在多少为优秀呢 毛利率40%就很优秀,净利率呢在多少优秀

  是不是说只要毛利率高就是好公司了呢当然不是。毛利率反映是行业利润,企业利润取决于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我们又学习了营业利润率、营业费用率和经营安全边际率三项指标。高毛利只是第一步,要成为优秀的企业,还要有其他很多方面的支撑,这里我们继续“盈利能力”中的第四个指标学习------净利率。一、概念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一家企业的净利率越高,说明在从营业收入到利润的转化过程中损耗较少,也就是有更多的收入可以转化为盈利,那这家企业一定是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此指标越大越好!二、实例计算以“伊利股份”为例,计算其2016年的“净利率”分子、分母的“净利润”和“营业收入”,都在“利润表”中。
2016年,“净利润”为56.69亿元,“营业收入”为603.12亿元。则,2016年“伊利股份”的“净利率”为56.69/603.12=9.4%,和财报说一致,计算完成。
三、判断指标净利率>资金成本,即报酬>成本。一般公司从银行贷款,利息都大于2%,因此:MJ老师总结:净利率至少>2%的公司才值得投资,当然,净利率越高越好!永辉超市的净利率2.5%大于资金成本,京东方的净利率3%大于资金成本。京东方的净利率居然大于营业利润率。反映出其他净利率很大部份来源于营业外收入,如政策补贴~

  如何计算上市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

  综合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

  加权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总资本*权益资本成本率+负债资本/总资本*负债资本成本率*(1-税率)

  中国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列在财务报表的哪一项呢

  分两部分,如果是费用化的研发支出,期末的时候,要结转到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中),期末无余额
如果是资本化的研发支出,期末余额应该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下

  财务报表中开发支出和研发支出有何区别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雪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
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实行2.5%的超低利率。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国内泡沫空前膨胀。日经平均股价在4年中上涨了2倍.1989年末最后一天,日本市场交易创下接近4万日元的历史最高股价,得意忘形的人们认为“明年股价可望达到5万日元”。然而以这一天为转折点,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落入了地狱。
再来看看日本的房地产热———自1985年起,日本六大城市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土地价格的急剧上升造成土地担保价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借此从金融机构借到更多的钱,并以此位本金再去购买别的土地。然而,到了1997年时,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已下降了52%,商业用地更是下降了74%。泡沫的崩溃造成土地交易几乎无法成交,而金融机构则被坏账紧紧包裹无法动弹。
日元升值使海外企业和土地等资产价格以及金融资产相对比较便宜,于是日本企业和投资家意气风发地大量接收已开始出现泡沫破灭征兆的美国国内资产。美国则借由美元贬值等因素成功转移了泡沫破裂成本和外债负担,充分利用这个缓冲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
90年代日元再演币值上升风云,1995年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80日元,此番升值对制造业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生产率的余地几乎全部消失,日元升值已经达到了日本经济无法承受的水平。随后,在美国的干预下日元开始贬值并引发了“抛售日本”狂潮,日本经济的增长潜力笼罩在阴影中。泡沫破裂后,由于日元贬值造成日本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再加上日本金融体系中固有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使银行体系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一些大银行纷纷破产或重组。自此,日本从“十年衰退”状态进入“退休日本”状态。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拉鲁奇(La-Rouche)等人对《广场协议》大加挞伐,认为它是包含布热津斯基原则 的金融泡沫转嫁协议,在日本制造了庞大的“超级日元”泡沫,引诱日本充当了境外美元资产的大买主,为美国巨额财政赤字提供了融资,为濒临绝境的美国房地产投机商“解套”,为美国的通货与宏观经济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本国最终却在不可避免的泡沫破灭之后陷入十年萧条漫漫长夜,至今仍未完全复苏。凯塞•沃尔夫等人干脆直指美英联合通过《广场协议》、《卢浮宫协议》等工具蓄意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威尼斯泡沫骗局”,诱骗日本入彀。
确实,20世纪90年代日本“失去的十年”与《广场协议》摆脱不了干系,正由于日元过快地大幅度升值,同时迫于美国压力快速、全面推行了金融自由化,刺激了日本在海外大规模投资,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上升为全世界名列前茅的资本输出国,“收购美国”之说一时甚嚣尘上,石原慎太郎的《日本可以说不》一书也应运而生。对此火上浇油的是1987年2月的《卢浮宫协议》,日本迫于美国压力实施了1987年2月至1989年5月的超低利率,以至于日本经济界人士中间弥漫着永久低利率的神话,有人甚至声称日本的低利率应该是世界“低利率接力的最后一棒”, 而正是这种低利率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资产市场的膨胀,1989年东京黄金地段帝国大厦的地价就超过了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的价值,一个东京市的地价竟然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另一方面激励了企业、个人、机构奉行激进的高负债策略,借入资金用于国内外资产市场的投资。当资产市场泡沫膨胀到顶峰而日本银行也不得不修正超低利率时,资产价格泡沫轰然破灭,众多日本企业、机构和个人转瞬之间沦为“亿万负翁”,致使日本的经济复苏之路在巨额不良资产的拖累下格外坎坷。
对于老百姓来说,我们要谨防泡沫破裂,也就是谨防楼市股市崩盘,在崩盘之前享受泡沫的膨胀,在泡沫破裂的前一瞬间跑出来。
可假如跑不出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