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热点

人民银行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时间:2021-10-31 14:44 阅读:

  人民银行就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双碳”目标提出后,人民银行又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政策,为国内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上指明了方向。

  今年人民银行牵头修订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还将与欧盟共同发布《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意在促进绿色资金跨境流动。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绿色贷款余额约为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截至2021年9月末,我国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

  六大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绿色贷款规模为2.16万亿,农业银行为1.76万亿,建设银行1.57万亿,中国银行业表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突破了万亿元。交通银行为4088.11亿元,邮储银行为3171.04亿元。

  但根据相关机构测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资金投入将高达150万亿~300万亿元。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开展配套的碳金融服务还有广阔的空间。

  但从时间上看,距离2030年碳达峰还有9年时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的过渡期,远低于发达国家40年—60年的平均过渡期。对于仍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而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双碳”目标确实是一个挑战。

  其实国务院碳达峰行动方案,确定了到2025年前的碳排放目标就是为了给2030年碳达峰奠定基础。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21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表示,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研究提出碳中和目标,但应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的减排。金融机构提出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有利于更好的识别和管理起气候风险敞口。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开展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性研究,并制定实施路线图。

  以工商银行为例,前面我提到,截至2021年6月,工商银行的绿色贷款规模为2.16万亿,未来五年,工商银行拟为能源领域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3万亿元。2021年9月,工商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100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作为中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之后,国内商业银行在境内发行的首只绿色金融债券,认购倍数达3倍,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

  2021年,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发布了“绿融+”绿色金融服务品牌,涵盖“绿融贷”“绿融债”“绿融链”“绿融家”四大产品类别,推出了“节能贷”“节能补贴贷”等特色产品。发行银行间市场全国首单碳中和小微金融债券,规模20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产业小微企业贷款。

  截至2021年9月末,北京银行绿色贷款余额接近400亿元,较年初增幅超过50%。未来五年计划为实体经济提供绿色融资超过3000亿元。据了解,北京银行将进一步推进产品创新,积极研发基于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从北京银行的绿色金融产品可以看出,在绿色贷款方面,中型银行并不是无可作为。关键还是要在产品创新上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