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保险销售“失信灰名单”落地!
中保协指出,《指引》的出台对销售人员执业失信行为的分类界定、认定程序和执业失信行为记录的管理及应用等内容进行规范,对健全公司内控和行业自律制度机制,指导地方协会开展相关自律工作,解决保险行业销售市场乱象有重要意义。
《指引》将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执业失信行为划分为5大类,并给出定义,包括越权行为类,不当销售类,违约招募类,不当业务活动类以及其他类。相比于2021年9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指引》将单独列为一类的“退保黑产”去除,将其合并归类于不正当活动类。
保险公司为了激励代理人和渠道销售保单,一般会给予高额的费用补贴,补贴往往超过收取的首年保费。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需要依靠续保保费获得收入来源,而“退保黑产”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收入,多家保险公司曾联名发起公开信抵制这种行为,银保监会也对此进行了连番整治工作。
“不当销售”也是保险业屡受诟病的现象之一,在《指引》中“不当销售”不仅包括诱导欺骗客户,也包括输送不当利益给客户,造成不当竞争等行为。2021年7月,山西银保监会公布一则处罚决定书:泰康山西分公司代理人因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欺骗投保人和被保人,隐瞒与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而被禁止终身禁入保险业。
这是中国保险业首例因为返佣而被终身禁入保险业的监管处罚案例。然而返佣、误导销售等行为在保险销售中屡见不鲜,单靠监管处罚难以从长远角度杜绝这样的行为发生,因此制度上对行业自律的要求也十分重要。
根据《指引》,失信行为通过四种方式被发现,一经立案将启动调查取证程序,如确实存在执业失信行为,记录将报送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并用于行业内共享。根据《指引》要求,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执业失信行为记录及档案将被长期保存,查询期限原则上不少于 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