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热点

分析|中国去年GDP增长3%:资本形成贡献率达50.1%

时间:2023-01-17 16:56 阅读:

  器材类回升,反映出居民消费信心有所恢复。

  温彬表示,12月消费数据受到正反两方面因素牵引。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0.2个百分点至5.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但从央行四季度调查来看,当期选择“更多储蓄”的占比上升3.7个百分点达到61.8%,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仍然较强。

  从环比看,郑后成表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录得-0.14%,较前值下行0.06个百分点;叠加考虑2021年同期同比下行了2.1个百分点,基数效应是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上行,且超预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望2023年中国GDP增速的季度走势,王青也表示,实际增长动能将是“前低后高”。其中,一季度GDP增速或在3.5%左右,二季度之后伴随疫情影响全面退去,居民消费将会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并成为引领经济回升的主导力量。

  王青表示,2023年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政策面还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基本稳定。2023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房地产行业何时回暖。在全球经济减速背景下,2023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明显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可能转负。

  房地产投资上,郑后成表示,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上行的概率较低。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录得-24.3%,较前值下行1个百分点,突破前期震荡区间的下限,表明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尚未触底。

  “在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领先房地产投资增速3-6个月的背景下,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在上半年大幅上行的概率较低。”郑后成表示,12月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同比为10.5%,创2016年5月以来新高,表明商品房库存压力较大,对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进而对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形成压力。

  温彬表示,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各项融资渠道的重新开闸,优质房企将重获生机,整个行业可能会迎来一波重组并购潮,行业风险有望进一步缓释。从需求端来看,涉及“四限”、首付比例、二套认定等增量政策有望进一步出台,5年期LPR仍有下调空间。同时,对于存量首套高利率按揭贷款,利率也有望适度下调,以此来减轻按揭早偿压力。

  “随着政策效力的持续释放,房地产市场有望于上半年触底反弹,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收窄至-3%,房地产将从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重新转为稳定因素。”温彬表示。

  制造业投资上,温彬表示,预计2023年制造业投资仍将以回落为主。2023年面临出口可能负增长、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减税降费力度减弱、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偏低以及企业信心有待修复等状况,这将压制制造业投资增速。

  展望2023年消费,郑后成表示,在疫情影响下,2023年消费增速面临低基数的利多。进入2023年1月之后,社会活力重新恢复,聚集性消费与场景式消费出现反弹。2023年中国消费增速大概率高于2022年,但大幅上行概率较低。

  郑后成预计,2023年核心CPI、猪肉CPI以及交通工具用燃料CPI大概率难以大幅上行,CPI至少在上半年维持低迷,难以在价格角度推升消费增速。另外,在国际油价持续下探的背景下,叠加2022年同期基数位于高位,预计石油及其制品类零售额同比持续低迷,从结构角度对2023年消费增速形成压力。

  温彬表示,消费场景修复、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以及新的稳消费政策出台,将会带动消费增速企稳反弹,不过,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空间有限以及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将会限制消费反弹幅度。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全年增速约为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