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海底捞:副牌扩张能否破局 2024年新动向
11 月底,海底捞旗下小火锅品牌“沸派·甄鲜小火锅”于山东临沂滨河万达广场营业,以旋转自助式一人食为特色,菜品超百种,宣称“人均 30+”。11 月 13 日,融合烧烤、酒饮、社交的子品牌“火焰官 BarBecue”首店落地无锡,客单价约 91 元,菜品多样。
今年下半年,海底捞已开业 6 家副牌。自 8 月宣布“红石榴计划”后,副牌开店进程加快,覆盖烤肉、烤鱼、炸鸡等品类。
在这些副牌中,焰请烤肉铺子快速扩张,已开近 10 家门店,9 月新店落地杭州后成“网红店”,12 小时营业翻台最高近 5 轮。但囿吉山云贵川炭火与发酵 bistro 已闭店。
“海底捞宇宙”始于 2012 年推出的冒菜品牌“U 鼎冒菜”,客单价 40 元左右,后被收购退市。2019 - 2021 年,海底捞推出多个快餐子品牌,但多数闭店,仅苗师兄鲜炒鸡转型后仍扩张。
2023 年起,海底捞副牌布局从快餐转向正餐市场,推出嗨捞火锅、小嗨火锅等,小嗨火锅人均从 80 元降至 60 元左右,目前多地共开 7 家门店。
海底捞还通过进驻高校、推出快餐业务、夜市摆摊等方式拓展市场。
2020 年,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提出拓店计划,2021 年财报显示亏损 41.6 亿元,翻台率降至 3.0 次/天。随后实施“啄木鸟计划”,2024 年上半年翻台率增长至 4.2 次/天,但净利润下滑。
海底捞 2024 年上半年营收 214.91 亿元,同比增长 13.8%,但净利润同比下滑 10%。成本上升,人均消费不断下降。
价格战下,火锅品牌纷纷降价,海底捞也不例外,但“服务降级”言论增多。
增开副牌可拓宽场景、分散压力、寻找新增长点。
海底捞品牌效应显著,服务至上理念打造核心 IP,延伸至副牌。其供应链帝国涵盖多环节,为副牌提供支撑。
年报显示,海底捞副牌 2023 年收入同比增长 139.8%至 3.5 亿元,收入占比 0.9%。海底捞步入战略调整期,副牌是重要举措,效果有待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