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热点

青岛农商银行:书写服务区域经济“硬核答卷”

时间:2025-04-25 15:53 阅读:

  4月24日晚,青岛农商银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去年以来,在宏观经济承压与行业深度调整的双重考验下,青岛农商银行坚持稳健经营,积极推进各项业务转型与创新,再一次向市场证明了价值银行的发展韧性。

  截至2024年末,青岛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4950.32亿元,同比增长5.79%;实现营业收入110.33亿元,同比增长6.85%,归母净利润28.56亿元,同比增长11.24%。

  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书写服务区域经济“硬核答卷”更是年报的一大看点。

  靠前发力,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已然成为金融机构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面对这道“必答题”,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青岛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和灵活性, 服务区域经济提质增效,以“创新驱动”为笔锋,深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大领域,将金融“活水”精准灌溉至实体经济沃土。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青岛农商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突破2400亿元,其中,服务科技型企业数量1228户,金额超14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39.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71%;小微贷款余额为1347.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2.89亿元;为养老服务机构累计发放贷款3.8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53亿元;数智化建设推进有力,落地“普惠信贷工厂”等27个创新项目。

  不止于数据。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青岛农商银行位居第62位。

  青岛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青岛农商银行被评为“优秀”等次,是获得殊荣的唯一金融机构。

  青岛农商银行还被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评为2024年度青岛市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等次。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来自于政府、监管部门的肯定,都彰显着这家长江以北第一家A股上市农商银行保持定力,胸怀“长心”、锻造“耐心”,以金融之力助推城市攀“高”逐“新”的执著与努力,探索与坚守。

  

   当下的青岛,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奋勇前行,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例。

  面对不容错过的战略机遇期,青岛农商银行乘势而上,以前瞻性战略布局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主航道,多维度、深层次地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近日,青岛农商银行向“专精特新”企业——青岛某精密锻造有限公司成功发放1000万元专项贷款,以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该企业深耕高端精密锻造领域,拥有“超精密锻造工艺”等多项核心发明专利。2024年底,企业因承接大额订单亟需资金扩建智能产线,但因轻资产属性面临传统融资难题。

  获悉企业难题后,青岛农商银行主动对接,依托“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政策,为企业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通过“线上预审+线下尽调”绿色通道,仅用一周时间完成全流程放款,效率较常规模式提升70%。

  青岛农商银行创新推出“金穗惠科”系列产品,为青岛市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对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率超40%。

  不仅仅是聚力服务专精特新,以金融之力点燃城市创新引擎,正成为青岛农商银行的鲜明特质。

  青岛农商银行围绕科创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着力引导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对于初创期企业,重点提供创业类贷款——“人才贷”“府邸贷”“保贷通”等便于获得的融资服务;对于成长期企业,除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外,重点提供“新质贷”“知识产权质押保险贷”“投保贷”等新型融资业务,解决企业融资缺乏担保难题,同时提供国际结算、票据业务、保函、保理等金融服务;对于成熟期企业,重点满足工业技改、产业链整合、境内外扩张、绿色发展等阶段的“投、贷、债、股、租、顾”综合服务需求。

  新质生产力之“新”,还有传统产业的升级向新。青岛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创新推出“技改贷”等支持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产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高端化工、智能家居等青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设备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发放制造业贷款余额超240亿元。

  

  疏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堵点和卡点,为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注入融资便利,构建小微企业友好型融资生态,当下的青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正多方合力,同向发力,以好“钱景”助力小微企业奔向好“前景”。

  作为植根本土的法人银行,立足自身优势与特色,坚守以“支农支小”为主的市场定位,与城市同频共振,让更多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青岛农商银行义不容辞。

  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青农商行快速响应、精准发力、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生根。

  青岛一家专注于智慧影音系统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核心发明专利,产品丰富,市场前景广阔。成立以来,企业一直依靠自有资金和股东投入进行系统研发,未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随着规模扩大,资金需求日益增加。

  青岛农商银行在大走访活动中获悉这一信息,结合其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优势,主动上门,向企业推荐了“知识产权质押保险”贷款产品,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

  同时,青岛农商银行还为客户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仅用1个工作日便完成了贷款审批,企业最终获批500万元。

  不断创新的产品是青岛农商银行服务小微的“利器”之一。目前,青岛农商银行构建创担快贷、金穗快贷、房抵贷等线上线下融合产品体系,并可通过数智普惠办理70%~80%的个人普惠业务,全面覆盖城镇居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客群。

  青岛农商银行在全行253个网点开通小微信贷服务,连续九年获得青岛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截至2024年末,青岛农商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达502.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0.8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累放贷款年化利率4.00%。

  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及融资成本的降低,正持续助力众多小微轻装上阵、稳健前行。

  作为支农主力军,青岛农商银行则锚定“乡村振兴标杆”银行的战略目标,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深耕支农“六大领域”,以服务“三农”事业和乡村振兴为目标,率先出台了,以务实的举措助力青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截至2024年末,青岛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680.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1.04亿元,增幅为17.44%,涉农贷款规模、增量、户数位居青岛金融机构首位。

  

  金融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速度之快、改变行业成长生态之深远超乎想象。

  对中小金融机构而言,通过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可以不断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青岛农商银行紧紧把握数字化浪潮新机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新手段,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转型,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促进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和效率,以数字金融创新巩固拓展数字经济优势,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注入源头活水。

  2025年4月10日,青岛农商银行贵金属自营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青岛农商银行在贵金属业务领域成功实现数智化转型的华丽蜕变,正式迈入金融科技驱动的全新发展阶段。

  更为重要的是,青岛农商银行凭借对前沿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与业务模式的大胆创新,成为山东省首家实现贵金属自营交易数字化的地方法人银行。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夯实了在“数智赋能金融服务”领域的行业地位,更为服务实体经济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质效与精准度。

   这仅仅只是青岛农商银行数智向未来的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青岛农商银行深化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实施落地;围绕数字化,成立软件开发中心、需求测试中心、数据资产管理中心3个中心,构建形成金融科技组织架构,为打造权责明确、职责清晰、面向业务、运转高效的工作 体系奠定前提基础。

  青岛农商银行还构建起以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2I”智能数据、“3S”智慧办公、“4M”对公客群经营管理、“5C”零售客群经营管理、“6E”信用风险模型管理为代表的应用系统体系,落地“普惠信贷工厂”等27个创新项目。

  通过数字化,一个个利企惠民小切口也被打开。青岛农商银行建设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集成行政审批、社保、医保、税务、不动产、农业及公积金等七大类100余项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从“实体办事大厅”向“移动办事大厅”迁移,打通便民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三农”客户政务和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

  从生机勃勃的春天再出发!

  当下的青岛,正纵深布局,持续增强城市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潜能,与城市同频共振,青岛农商银行将坚定走好特色化、差异化的新农商发展之路,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写就更加精彩的服务区域“农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