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头条

宏韧医药折戟创业板IPO: 核心业务占比持续下滑 毛利率逐年下降

时间:2022-07-29 16:36 阅读:

  历经近7个月的审核,武汉宏韧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主动撤回材料,其创业板IPO宣告“折戟”,引发市场关注。

  《经济参考报》

  近日,

  核心业务以服务仿制药为主

  宏韧医药成立于2011年7月,是一家专业提供药物研发技术服务的CRO企业,为制药企业、公司提供包括临床研究阶段的临床生物分析、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非临床评价阶段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药学研究阶段的药物和包材分析等在内的研究技术服务。

  近年来,在中国医药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及创新药研发利好政策的支持下,行业发展迅速,而作为国内少数较早进入生物分析细分领域CRO服务机构之一,宏韧医药近年发展较为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生物分析目前是宏韧医药的核心业务,报告期内,该业务分别实现收入0.85亿元、1.10亿元、0.96亿元、1.3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达98.72%、97.25%、96.13%、78.94%,呈持续下滑态势。

  而从核心业务构成上看,宏韧医药临床生物分析业务包括临床生物分析和临床生物分析两类,其中临床生物分析为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评价业务,临床生物分析为创新药临床生物分析业务。报告期内,宏韧医药临床生物分析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6.76%、92.67%、82.28%、67.74%。可见,目前公司核心业务系以服务仿制药为主、创新药为辅。

  然而,在带量采购常态化进行的趋势下,压缩仿制药企业利润空间,国家集中采购引导医药制造企业向高端制剂及创新药等方向发展,CRO作为提供医药研发技术服务的行业,其收入高度依赖于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在此背景下,对于以为仿制药相关研究环节提供服务为主的宏韧医药而言,是否具有较大影响?

  《经济参考报》

  宏韧医药则表示,带量采购政策不会对其主营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报告期内,不考虑疫情因素的影响,公司营收、利润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公司临床生物分析业务实现了稳定增长,纳入带量采购范围的注射剂相关的业务逐步增加,同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积极布局创新药研究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创新药相关业务收入分别为803.85万元、1655.55 万元、4266.69万元,增幅明显。”

  不过,宏韧医药亦在招股书中坦言其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评价业务存在增速放缓的风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市场逐步成熟,已从快速发展进入理性发展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业务的增速预计将会有所放缓,公司面临一致性评价业务增速放缓的风险。

  除了核心业务外,毛利率亦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报告期内,宏韧医药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8.93%、74.66%、68.61%、58.48%,呈逐年下滑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公司核心业务,临床生物分析业务毛利率依次为80.79%、76.18%、72.89%、67.29%,亦呈持续下滑态势;除核心业务外,宏韧医药的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服务、药物和包材分析服务业务存在毛利率变动较大或为负的情形。

  这也引发了监管的高度关注,在首轮审核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宏韧医药说明“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公司业务结构发生变化’的准确性,补充披露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等多项问题。

  对于公司毛利率下滑,宏韧医药解释称,由于公司业务结构发生变化,因尚未达到规模效应而毛利率较低的临床生物分析、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以及其他新业务的收入占比提升,同时由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市场逐步成熟,公司临床生物分析毛利率有所降低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

  不过,尽管毛利率逐年下滑,但宏韧医药毛利率依旧超出同业平均水平。

  《经济参考报》

  这亦引发了监管的重视,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宏韧医药:结合各项具体业务情况,补充说明公司与同行业公司毛利率的比较情况,公司毛利率较高的合理性。

  对此,宏韧医药主要表示:“公司收入和利润主要

  技术人员数量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除了经营指标备受关注外,作为一家医药企业,研发实力亦为外界关注重点。通常来说,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医药公司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宏韧医药研发费用分别为562.31万元、788.34万元、942.28万元、1273.99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6.56%、6.96%、9.41%、7.57%。

  尽管研发费用逐年攀升,但与同业相比,宏韧医药研发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可比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35%、8.05%、9.78%、11.15%,均高于宏韧医药同期研发费用率。

  不仅研发费用率相对偏低,宏韧医药的技术人员数量也远低于同业水平。

  据悉,宏韧医药未单独配备专门从事研发活动的研发部门,公司技术人员会视项目数量、进度安排等情况承担自主项目或客户受托项目的研发,公司按照技术人员在各个项目之间的工时投入分别核算各项目的人工成本,因此公司的技术人员数量即为研发人员数量。

  根据公司披露,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宏韧医药技术人员人数分别为 120人、205人、299 人,占比依次为80.53%、80.71%、83.75%;与此同时,可比公司技术人员平均值依次为540人、628人、759人,占比平均值依次为86.38%、85.26%、85.49%,可见宏韧医药技术人员数量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技术人员占比略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宏韧医药技术人员占比均超八成,但其发明专利数量却相对较少。根据宏韧医药披露,截至2021年末,可比公司中的、、百诚医药发明专利数量分别多达28项、22项、11项,其余两家可比公司亦分别有两项发明专利;相较之下,报告期内宏韧医药暂无完成授权的发明专利,直至2022年,该公司才最新获得了2项发明专利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