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微博有哪些厉害的股票大V(股市微博最厉害的大v)
叶飞多次力荐的口子窖“掉队”?上半年业绩尚未复苏、股价跌了1/3
呈“掉队”趋势的口子窖,未来将驶向何方?
8月,口子窖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43亿元,同比增加42.90%;实现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增加41.34%。
营收增加主要得益于高档产品销量、收入增加。分产品档次来看,高档白酒约贡献九成以上销售收入,高档白酒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1.24亿元,同比增加42.57%;中档白酒实现销售收入4480.01万元,同比增加82.10%;低档白酒实现销售收入4284.19万元,同比增加34.55%。
中报不及预期
口子窖各项经营指标向好,整体业绩却不及预期。
纵向来看,2020年疫情重击口子窖,营收、净利均双位数降低。数据显示,口子窖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0亿元、净利润4.86亿元。由于基数较低,故2021年业绩提速明显。
但若把时针拨回疫情前,口子窖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19亿元、净利润8.95亿元。简单对比2019年、2021年中期业绩,则口子窖营业收入减少7.28%、净利润减少23.24%,高中低档酒的销售收入亦减少,即口子窖非但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更隐隐有业绩下滑的趋势。
此外,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流出。2020年上半年,口子窖经营性现金流共流出3.88亿元,2021年上半年虽有所改善,但仍流出2.53亿元。
横向来看,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白酒市场,口子窖表现亦称不上亮眼。“一方水土酿一方酒”,而安徽省作为中国白酒的重要产销地,也孕育出了徽酒“四朵金花”古井贡酒、口子窖、迎驾贡酒、金种子酒。
从营收、净利来看,口子窖位居第二,仅次于古井贡酒,但上半年营业收入仅为古井贡酒的三分之一。虽口子窖的业绩略强于迎驾贡酒,但近年来二者差距越来越小,迎驾贡酒颇有几分迎头赶上并即将反超的趋势。
从上半年整体盈利能力来看,迎驾贡酒则为4家中最高,上半年净利润增幅达77.63%,接近口子窖净利润增幅的一倍。
重金广告费投向央视
作为地方性酒企,摆在台面上的共通问题则是:如何将酒卖到省外乃至全国市场,进而提升业绩。
近年来,口子窖持续开拓省外市场,但效果甚微。半年报显示,口子窖安徽省内实现销售收入17.45亿元,占比78.88%,较去年同期的76.02%增加2.86个百分点;安徽省外实现销售收入4.67亿元,占比21.12%。省内销售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省外经销商增幅低于省内、省外市场扩张缓慢。近3年来,安徽省外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15.52%、16.75%、19.66%,今年年末能否突破“二”字头?
扩张之外,另一策略则是“借势”。口子窖注重营销,加大销售费用的投入,以提升品牌影响力。
从历年财报中可知,口子窖2020年销售费用同比激增37.96%,达到新高5.46亿元,其中广告宣传费占7成。口子窖表示,销售费用增加主要系广告宣传费、促销及业务费增加,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特色,口子窖酒已经从地方名酒成长为全国性品牌。
8月的一份投资者调研报告显示,口子窖预计2021年销售费用4—5亿元,其中2亿元左右是央视广告费用,2亿元左右是渠道费用。但随着新媒介兴起,也有投资者对口子窖以传统电视渠道为主的营销方式表示不满,网友“zc0823”在e互动上表示,“公司要跟上时代进行产品宣传的升级换代,建议多挖掘通过抖音、自媒体、等方式的营销推介。”
但显然,大手笔的广告费用投入却未能带来营业收入的上扬。2018—2020年,口子窖销售费用增速分别为5.52%、17.72%、37.96%,营业收入增速除2018年外均低于销售费用增速,分别为18.50%、9.44%、减14.55%。
销售费用率可以简单衡量一家企业换取单位营业收入所需要的销售费用投入。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口子窖销售费用率逐年上升,分别为7.88%、8.47%、13.62%、14.50%,即为了获得100元营业收入,口子窖投入了越来越多的销售费用,品牌价值在递减。
今年以来,诸多企业已用自身表现说明,“以销售换营收”的方法论不再行而有效。
叶飞曾多次力荐
白酒股向来让人疯狂,更有人称“白酒是A股最后的信仰”。今年以来,白酒板块涨14.75%。不少企业跨界“沾酒”亦取得了较好的资本回报,如来伊份、岩石股份公开白酒业务后,均迎来涨停。
然而,作为本来就深耕白酒这一领域的口子窖,今年以来股价仿佛坐上“过上车”,起伏起伏起起伏伏,使得人心惶惶。
近一年来,口子窖股价最高点出现在2021年1月中旬,约77元/股;最近的低点则出现在8月底,约49.50元/股。按此计算,股价在8个月内跌了三分之一,市值亦随之蒸发约165亿元。
口子窖近一年来股价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激荡之时,曾自曝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黑幕的百万粉丝微博大V叶飞(@叶飞私募冠军直说)则多次表示对口子窖的看好。
公开资料显示,叶飞曾任私募基金经理,混迹私募圈数十余年,是“私募基金市值管理”的代表。
翻看叶飞微博后发现,其第一条关于口子窖的微博是在2020年12月。叶飞表示,“今晚就喝口子”。此后8个月里,叶飞多次流露出对口子窖的信心。如:
3月初,口子窖跌至低点约53元/股,叶飞表示“见底口子”,并回复网友质疑称,“谁腰斩了?回撤比茅台(600519)他们都少。”随后一个月里,口子窖股价小幅上升至约61元/股;
4月中旬,有网友询问“口子什么时候飞?”,叶飞则略带神秘地回答“不能说,你可以换股,如果对它不喜欢”;
5月中旬,叶飞陆续发表了“比较看好老家的口子酒。好喝不上头!”“口子,也是好酒,物美价廉,升值空间巨大,值得我自己加仓”等言论,此时正是他捅爆“市值管理”黑幕后,而口子窖则进入了又一个股价低谷;
6、7月,叶飞继续表示“白酒分为两种,一种叫叶飞的口子, 一种叫其他白酒”“难度(道)你不知道,口子的庄家就是我嘛?”,并以“口子数五个涨停有可能吗!”为主题直播。6月口子窖逆势迎来连续涨停,7月底则出现暴跌。
一边频频看好口子窖,叶飞却也同时撇清关系,“不作为操作建议,不推荐任何股票”。
另注意到,自口子窖8月步入下行通道后,叶飞再无相关言论产出。目前,因违反社区公约,叶飞微博处于禁言状态。
如何评价微博上的股票大v?比如股票情报员周周?
赚的和亏的参半,不能直接抄作业,最好要好好看看是不是正确答案。
只要是挣了一两个点,马上就会卖掉说保住利润,而且他的粉丝资金量非常大,可以迅速拉伸一个股,你想想看,他说买xxx手快的人先买,等你看到了已经是拉伸后的价格,那你再买无异于追高。
一般第二天挣钱了他会马上卖掉,一说卖xxx,手快的人先卖,马上就会拉跌,等你看到要卖的时候也许已经亏本了。
以上是好的情况,手速快点运气好点还可以挣1-2个点,下面是坏的情况。
就是抄底抄在半山腰。
可以参考最近的模塑科技和天齐锂业,亏了十多个点就叫人调仓,调到新股挣了两个点就叫人卖了。
其他股票大V推荐:
长线方面:我是小散户,不做长线,也不关注长线,所以没有推荐。
中线方面:推荐微博的狂龙十八段,好像200多万粉。注意我不是让你跟着买股票,是学习他的逻辑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大V的股票都是一个样,看着就行,但是别买。我关注主要是为了学习中线的逻辑分析方法。
短线方面:推荐的锋芒实战和锋芒策略(一个人俩号)。这人是我看了那么多大V后真心且唯一推荐的人,全是实战干货,全部马前炮。做短线的人能学到他五成的功力你就能赚大钱。但是,我也只是参考,不一定会跟着买,我有自己的盈利策略。
中国股市十大高手排名
中国投资界高手如云,只是他们行事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如葛卫东、王亚伟等。
1、 葛卫东 葛卫东,江湖人称“葛老大”,2000年做期货,数次爆仓,一度轻生。2004年阅读大量巴菲特书籍,使其领悟投资真谛,操盘能力迅速提升,近六年年均收益率120%,华尔街称之“东条英机”。如今坐拥150亿资产,荣登胡润财富榜第216名。
2、 王亚伟 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率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出748.90%的总回报,成为业界神话。他为人低调,操作极其犀利,被誉为“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操作风格过于果敢,2016年旗下基金表现令人唏嘘,王亚伟掉下神坛,但如今他涅盘重生,携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超70%,重回巅峰。
3、 傅海棠 傅海棠,农民,养过六年猪,种过棉花、大蒜等。2000年做期货投资,2009年到2010年,18个月从5万炒到1.2亿,是国内期货界的“第一散户”。独创“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做任何技术分析,有“农民哲学家”的称谓。
4、 蒋菲 蒋菲,史上“最牛散户”,25岁就通过炒股赚到4亿,一夜成名。她背景神秘,为人低调,所以其财富
5、 赵丹阳 赵丹阳,人称“私募教父”,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1996年回归国内市场。2007年、2014年两度狙击A股,震惊股票圈。他擅长研究基本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能做出精准的判断,李大霄曾将他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索罗斯相提并论
拓展资料:
1、 林广袤 “浓汤野人”林广袤,2010年600万元多棉持仓3万手赚220倍到13亿,2011年1亿元空棉1万手赚7亿,被称为棉花奇人。2012年再入市场,亏损7亿,此后,暂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
2、 张磊 张磊,一级市场“投资狂魔”,是高瓴资本的创建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达300亿美元。他投资过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的投资哲学,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业绩最优秀股权管理基金。
3、 裘国根 裘国根,70亿身家,学院派出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办重阳投资,成为掌舵人。无论股票、期货、债券市场,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长投资组合,旗下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25%.
4、 曹仁超 曹仁超,内地股民将他奉为香港股神。1969年开始投资生涯,用5000港元买股票,40年后拥有42亿元的资产,创造了“40年增值4万倍”的神话。他主张“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对行业发展有深入研究,可惜的是2014年患上淋巴癌,于2015年2月去世。
5、 徐翔 徐翔,曾经的“私募一哥”,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17岁带3万入市炒到40亿,曾经管理数百亿元资产“傲视群雄”。可惜的是,2015年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抓,一代投资神话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