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推荐

首席连线|申万宏源赵金厚:农业板块下半年景气有望持续回升

时间:2022-07-16 09:49 阅读:

  迈入2022年下半年,资本市场又将如何演绎?7月4日起,与华尔街见闻联合推出“经济大盘重振之路”——《首席连线中期市场展望系列直播,与知名首席经济学家、行业分析师面对面,对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市场走势、行业配置进行展望。

  本期刊出的是与申万宏源研究所董事总经理,消费品研究部总监、首席分析师赵金厚的对话。赵金厚从事农林牧渔行业及上市公司分析已达25年,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最资深行业分析师之一。不仅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历程和趋势较为了解,对各子行业现实状况及相关上市公司基本面相当熟悉。赵金厚是《新财富》第一位“白金分析师”。

  赵金厚指出,首先是粮价,这其中还要区分下国际粮价和国内粮价,因为二者背后的驱动因素和逻辑并不相同。国际粮价方面,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从供求的角度而言,不支持大规模、持续地上涨,应该说回落的概率要大一点。

  “国内粮价方面,并不完全由供求来决定。我国的粮食政策,对国内粮食价格的中长期走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虽然短期内,国内粮价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出现阶段性的波动。但整体趋势,依然是稳中有升。”赵金厚说。

  猪价方面,赵金厚表示,判断猪价和粮价的逻辑差别不大,也是由供求来决定。不过,猪价中增加了屠宰和养殖的博弈。因为猪既可以压栏,也可以提前销售。总的来说,未来适度整理后,猪价还会继续向上抬升,但上涨的节奏是不均衡的。

  “具体而言,国际粮价主要是国际贸易的价格,而影响主产国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主产国的地缘冲突、当地天气、出口国家的出口限制、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中,国际石油价格影响粮食价格的途径,又有两方面,一是推升农资化肥成本,二是带来供给的变化。”赵金厚表示。

  “需求方面,消费总量上整体而言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的。虽然全球人口目前是适度增加,但从国际贸易来看,一旦价格上涨,各个国家会对本国未来粮食进口量的保证产生担忧,就会增加进口,快速补库存,这也会阶段性影响国际粮食价格。”赵金厚进一步指出。

  往后看,具体到品种方面,赵金厚认为,大豆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减产。前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导致减产,去年则主要是南美干旱造成的减产。今年,市场普遍预测播种面积会增加。因此,如果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大豆的供给是增加的。所以,从供给的角度看,大豆的价格应该是从高位往下走。

  小麦方面,赵金厚指出,小麦价格上涨主要是海外地缘冲突引发的,库存不能变成有效的供给,造成国际贸易中供给减少,推升了价格。目前,虽然相关国家的库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但新的种植年,小麦产量肯定是要减少的。因此,小麦的价格依然有支撑。

  赵金厚表示,中国粮食已经连续18年实现丰收,去年粮食的产量也非常充足。从供给的角度而言,国内不缺粮,特别是口粮。如小麦、稻谷等,是绝对安全且库存充足的。因此,从供给角度而言,国内粮价并没有大幅上涨的理由。

  赵金厚指出,我国现在对口粮实施最低收购价。所谓最低收购价,就是在相关价格国家会进行敞开买入,制定了市场价格的底线,凸显了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我国对粮食尤其是口粮,可以说是空前的重视。

  “同时,由于近几年粮食种植成本也在上升,无论是流转土地的成本,还是劳动力的成本等,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民的种粮效益有所回落。因此,为了保障粮食的种植面积,保障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就必须要保障粮食种植的合理利润。除了补贴,也带来了必须适度提高粮食价格的要求。”赵金厚说。

  下一步,粮价总体上是稳中有升的。因此,从产业链角度看,粮价上涨对其下游是不友好的,包括饲料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养殖等,都存在成本上升问题。除非能够转嫁相关成本,否则其盈利能力是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压缩的。

  “一方面,是随着粮价上涨,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播种面积增加,带来种子的需求增长。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种子公司主要业务多属于外包型,即模式是把自种地承包下来,每亩给农民相应的资金让其进行种植。因此,粮价上涨中,农民对收益会有新的要求的更多的费用。这对种子企业而言,宏观上需求有了增长,但自种成本也会增加。”赵金厚说。

  赵金厚指出,总的来说,猪价波动实际上对供给的波动最敏感。具体到本轮波动上,一方面,是随着非洲猪瘟疫情2019年出现全国性的蔓延,整个生猪产能出现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是随着猪价上涨,国家采取措施来鼓励养殖,到了2021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高位,行业开始去产能。

  “接下来,无论是压栏还是惜售,总是要销售的。未来随着天气转凉,消费的增加将拉动猪肉需求,而出栏量的回升还需要时间。因此,当前猪价提前上涨后,未来或出现适度整理。但整理之后,价格会继续向上抬升。同时,压栏和惜售影响下,抬升的节奏将是不均衡的。”赵金厚判断。

  投资方面,赵金厚表示,今年是申万宏源研究所创立的30周年,得益于多年来积累的深厚研究功底、品牌优势以及坚持与客户建立长期互信关系,目前已拥有超300人的证券研究服务团队,研究覆盖了900家海内外上市公司。

  “在多个研究领域内,申万宏源研究所都建成一套全周期的人才培养体系,包含全系列人才发展纲要、全面的培训课程框架、分阶段培养项目、带教体系,配套的人才发展保障制度以及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夯实团队可持续发展根基,为行业培养了诸多投研专业型人才。”赵金厚说。

  “目前,宠物食品行业方面,还没有绝对的龙头。未来,产业基础比较好,原来有海外出口业务支撑支持的相关企业,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突出。而完全靠资本打造的营销品牌,如果没有后续资金支持,大概率将出清退出。”赵金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