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要闻

征信新规落地:从数据之争到风控“竞技”

时间:2021-10-16 09:08 阅读:

  在客户拓展、技术投入、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银行要提高获客拓客能力,尤其是长尾客户的开拓,下沉客户服务重心,发力场景建设和生态建设,全方位触达客户需求。”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独立、自主的风控能力是银行展业的核心,征信新规有助于降低银行对助贷机构风险管理的依赖。

  全面“断直连”进入倒计时

  近日,征信新规正式落地,为合规整改设定了过渡期,过渡期从办法施行之日至2023年6月底。

  郑忱阳认为,征信新规中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的两条是信用信息的定义和禁止金融机构与未取得合法征信业务资质的市场机构开展商业合作获取征信服务,明确提出信用信息的定义也是征信新规最大的亮点,“其他相关信息”的加入拓宽了信用信息的外延,借贷信息以外的替代数据被纳入监管范围,这也意味着大量的助贷业务也将隶属于征信范畴。

  “此外,征信新规规定以‘信用信息服务’‘信用服务’‘信用评分’‘信用评级’‘信用修复’等名义对外实质提供征信服务的也同样适用,以相关业务为主的互联网平台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的助贷业务将遭受冲击,对银行业的授信业务会产生一定影响。” 郑忱阳分析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常见的助贷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只为合作银行提供引流客户服务,不参与风控、放贷等环节;另一种是不仅引流还会提供部分资金与合作银行共同放贷,即联合贷款。

  郑忱阳表示,当前的两种模式均存在不规范问题,部分纯助贷机构也会提供风控服务,放贷话语权较大;联合贷款中存在双方的出资和利润分配比例不协调、不匹配问题,此外,部分机构还会出现暴力催收、滥用客户隐私信息、逾期费过高等情况,银行等出资方将核心风控外包、与无放贷资质机构合作等现象犹存。

  面对乱象,监管层对于金融机构利用正规渠道获取数据的要求日趋严格。2021年以来,监管机构从约谈13家头部网络平台、发布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断直连”通知到颁布《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充分释放了强化征信监管、保护个人信息的信号,《数据安全法》的公布,进一步对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的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征信新规将重新开启助贷业务新模式。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从征信新规的维度看,主要规范的是助贷机构提供的用户数据服务与征信业务的边界问题,助贷业务此前是粗放的,比如兜底模式、数据滥用、过度营销以及暴力催收等,随着监管政策逐渐完善细化,助贷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由于业务属性特殊,牌照发放量预计有限。未来少量助贷机构能持牌经营,而大多数助贷业务在征信“断直连”的要求下将面临调整。

  郑忱阳认为,征信新规切断了助贷公司和金融机构的个人信息直接流动,在助贷平台和金融机构间增加了征信防线,通过征信机构实现双方的风险隔离,从根本上解决了客户隐私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

  “由此可见,助贷机构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根据自身实力,尽快在过渡期内获取某一类或者某几类牌照。其业务也要根据牌照的不同做出相应调整。如获得企业征信备案,助贷机构未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时,主要负责企业信贷、企业风险评估。”冰鉴科技研究院研究员王诗强说。

  “征信新规实行后,助贷平台与银行的合作会增加征信环节,贷款服务链条变为‘助贷平台-征信机构-银行’,银行的授信流程更加规范,服务费或将有所增加;助贷平台‘马太效应’可能加剧,中小型助贷平台展业难度有所增大,大型助贷平台也会调整经营模式,助贷平台掌握的个人信息数据减少,合作银行的客户信息搜集、处理、贷后管理成本增加,贷款更加谨慎。”郑忱阳告诉记者,助贷平台的一大优势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大数据资源建立风控模型,在数据资源有所限制后,助贷平台的风控手段要重新调整,合作银行的自主和独立风控更加关键,尤其是贷前环节。

  “征信新规发布之后,银行在合作机构、客户获取、风险管理等方面将面临较大调整。”郑忱阳指出。

  他进一步分析:“在合作机构上,征信机构加入合作名单,合作银行需要寻找符合牌照、资质要求的征信机构;在客户获取上,助贷公司与合作银行在个人信息上‘断直连’,助贷机构的信息搜集和处理水平下降,合作银行的信息资源有所减少,获客拓客或将受到影响,场景建设和客户服务是提升合作银行助贷业务竞争力的抓手;在风险管理上,进一步压实了合作银行的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在贷前审查、授信审批等环节的自主风控更加重要,急需厘清助贷平台和合作银行机构双方间在客户识别、业务准入、风控管理等方面的职责。”

  中金公司也指出,互联网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改变是大概率的趋势,将从原先可以直接数据交互的模式转变为信贷相关数据需经统一征信平台才能被金融机构使用,我们认为统一数据来源后风控核心环节将回到银行,助贷及联合贷业务将面临重塑。

  具体而言,中金公司认为,未来金融数据的流通将更加依赖于持牌征信机构,而当前2家个人征信机构无法满足我国海量的场景数据,个人征信牌照价值将进一步提升;数据接口统一后,数据风控能力又将落实到银行端,减少了对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依赖,要求能力不足的银行提升场景数据挖掘和整体风控能力。

  某国有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征信新规的影响面较大,目前我们还在观望,等待细则进一步出台。”

  “短期来看,风控能力较为欠缺、对助贷机构依赖度较高的中小银行将会受到较大冲击,未来或将更多地寻求与大型银行和征信机构合作。长期来看,具备独立风控能力的银行有望抢占更大的市场空间。”天风证券在上述研报中指出。

  在郑忱阳看来,征信新规发布之后,银行在客户拓展、技术投入、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获客拓客能力,尤其是长尾客户的开拓,下沉客户服务重心,发力场景建设和生态建设,全方位触达客户需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银行助贷业务转型中至关重要,预计更多合作银行将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提高客户信息搜集、处理、分析能力,弥补助贷机构无法直输客户信息的损失。

  在合作方面,百行征信研究中心研究员叶征向记者分析,包括助贷机构在内的互联网平台,需开拓替代数据源或者与有数据接入、治理、数据安全和高效输出能力的个人征信机构合作,以协助大型平台实现替代数据的数据合规。

  王诗强还补充道,根据征信新规,金融机构不得与未取得合法征信业务资质的市场机构开展商业合作获取征信服务,也意味着,征信新规进一步打击了违规收集客户信息的助贷机构展业机会,可以进一步保护居民的信息安全,降低居民信息泄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