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中长期资金入市,这次不一样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
1月22日下午,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更加具体的举措,“干货”满满。
发布不到18个小时,今天上午9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证监会主席吴清进一步介绍了的具体安排,其中包括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
在延长考核周期方面,进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说是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吴清称。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旨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等重要决策部署。近期A股市场虽有一定调整,但通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吸引更多资金入场,有利于提振投资者入场意愿。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加码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今日A股早盘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三大指数分别上涨1.02%、0.44%、0.75%。
在提升实际投资比例方面,吴清指出,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
根据华西证券前期测算,截至2024Q3,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持有A股流通市值分别为6.2万亿元、2.3万亿元、1.4万亿元,在A股市场中的比重仍较低,大部分险资、养老金的股票投资比例距离政策上限也还有较大空间。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金额已经超过了4.4万亿元。从保险资金运用看,资本市场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是主要的投资方向,目前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是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是9%,两项加起来是21%,这反映出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在投资长期方面的优势和决心。
“保险公司投资股票还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加大股票投资也是当前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比较好的策略和选择。”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险资金投资相关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投资股市比例,特别是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要发挥“头雁”作用,力争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力争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
华西证券称,此次方案,通过提升投资比例、优化考核机制、优化市场生态等多方面举措,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将进一步塑造A股“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在为A股引入增量资金的同时,也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的稳定性,为A股走出长牛慢牛奠定基础。
此外,对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肖远企称,第二批试点在机制上比第一批试点会更加灵活,基金可以是单独由一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也可以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第二批试点的规模现在拟定1000亿元,准备在春节前先批500亿,马上到位,投资股市。后续还将根据保险公司的意愿和需要来逐步扩大参与试点保险公司的数量和基金规模。
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
此前,2024年9月26日发布的也明确,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督促指导国有保险公司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
这次进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说是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吴清强调,从境内外实践经验来看,这也有利于改善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回报,实现共赢。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认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绩实施长周期考核,是推动保险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中长期投资的一个重要举措。实际上2023年10月,财政部就印发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采取长短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经营效益类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考核分成了“当年”和“近三年”,这两项是各占50%的权重。
“做这个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注重长期投资收益。”廖岷指出。
华西证券认为,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给各类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加包容和便利的投资环境,能有效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各类中长期资金注重长期价值投资和资产的稳健增长。
对于企业年金基金的考核,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看来,应更加关注基金的长期收益,设定合理的长期收益目标,如三年周期及以上收益回报率目标,同时,在三年内实施分阶段考核,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弱化收益表现,更加关注基金资产配置、运作情况、合规与风险控制情况等,并加强信息披露、定期报告要求,以及时进行策略调整,保证企业年金基金能够实现长周期的平稳运行。
银行理财是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目前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近30万亿元,规模巨大。
允许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不仅拓宽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也将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
此前,“国九条”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而本次明确,允许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银行理财在权益投资方面的优势在于资金量大,之前银行理财主要是通过买基金等方式参与权益投资,现在可以直接通过定增等方式参与权益市场投资,能获得更多的价格优势。”杨德龙表示,允许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一方面给银行理财提供了较好投资资本市场的方式,另一方面又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短期内不宜高估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数量。2024年,风险等级为二级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6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95.69%,由此可以看出理财产品投资者风险偏好仍然较低,理财产品投资股票基金还面临集中度要求等约束。
“但从长期看,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深度将有望稳步提升,理财资金将成为资本市场的源头活水之一。”董希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