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不会稀释公司每股收益
什么是”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什么叫稀释每股收益
假如今年公司的净利润是1000W
如果公司在今年发行了新股 发行了权证导致了权证执行 或者发行了可以转换成股票的
那么流通的股票就变多了 1000W/股数=EPS
这个数字就会变小 这种现象叫稀释
发行短期融资券为什么不能稀释每股收益
不懂
稀释性每股收益
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应该是使企业每股收益下降,因此对盈利企业有稀释作用的潜在普通股对亏损企业可能是反稀释作用。
比如认股权证和期权,它们在当期转换不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但却增加了股份数,这样亏损就被摊薄了,因此它不具有稀释性。
所以,判定是否具有稀释性,就看它转换后每股收益是否下降,正的变少,负数更负。
每股净利润的计算公式
每股净利润=净利润/总发行股数
每股净利润旨在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
每股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区别
每股收益即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每股收益 = 期末净利润 / 期末股份总数 ,就我国现行情况来说,上市公司的权益性工具除了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外,还存在可转换公司、认购权和认沽权、部分企业实施的对高层管理人员或职工的股权期权等潜在普通股。目前上市公司对每股收益的计算是按照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的内容与格式》中的规定提供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净利润/年度普通股股份总数,若股权结构在本期内发生变动,则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分母应为年度末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每股收益这个指标意味着什么多少才好
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其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普通股平均股数
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时,应注意公司利用回购库存股的方式减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使每股收益简单增加。另外,如果公司将盈利用于派发股票股利或发行股票,就会使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增加,这样将会大量稀释每股收益。在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时,投资者应注意区分公布的每股收益是按原始股股数还是按完全稀释后的股份计算规则计算的,以免受到误导。
对投资者来说,每股收益是一个综合性的盈利概念,能比较恰当地说明收益的增长或减少。人们一般将每股收益视为公司能否成功地达到其利润目标的计量标志,也可以将其看成一家公司管理收率、盈利能力和股利来源的标志。
每股收益这一财务指标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可比性,因而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业绩比较中被广泛地加以引用。此指标越大,盈利能力越好,股利分配来源越充足,资产增值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