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美国芯片法案影响再分析:张忠谋为何不看好,代工巨头何去何从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各方博弈,8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这份法案将为美国发展半导体提供527亿美元资金支持,其中95%的资金将用于补贴半导体芯片生产和研发。
近日,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在接受
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提出要成立四支基金,合计总金额达527亿美元。其中,美国芯片基金是大头,共500亿美元,其中390亿美元用于芯片生产,110亿美元用于补贴芯片研发。剩余27亿美元分别是20亿美元美国芯片国防基金、5亿美元芯片国际科技安全和创新基金,以及2亿美元芯片劳动力和教育基金。
按照计划,用于芯片生产的390亿美元中,今年会先拨放190亿美元,2023-2026年每年拨放50亿美元。用于支持研发的110亿美元中,今年也会先拨放50亿美元,2023-2026年的拨放金额分别为20亿、13亿、11亿、16亿美元。
芯谋研究的解读报告中表示,英特尔、格芯等美国本士芯片制造巨头将成为法案最大的受益对象。美国本土公司最受美国政府青睐,在芯片制造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扶持龙头企业更容易实现规模效应,加速美国实现“美国芯”的梦想。同时,美国政府也充当了美国芯片制造厂商与设计厂商的粘合剂,在拜登正式签署芯片前,高通和格芯宣布,将斥资42亿美元扩建纽约州北部的一家芯片工厂。
一位要求匿名的芯片产业人士接受
当地时间8月8日,高通宣布,增加对格芯的订单,较原估计金额高一倍,产品涵盖5G收发、WiFi、车用和物联网晶片。此前,高通同意从格芯公司纽约工厂加购价值42亿美元的半导体芯片,使其到2028年的总采购承诺达到74亿美元。
也有半导体行业人士对美国芯片补贴政策的效果持怀疑态度。总盘子520亿美元看起来很多,但分到每家厂商头上相对有限,而且对芯片制造厂的建厂总成本来说,这笔钱的吸引力可能更要打折扣。比如,台积电一年资本开支高达400亿美元,即便前往美国建厂,补贴可能也未必是主要因素。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7月29日回应称,中方近日美国会通过了《芯片和科学法案》。法案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是典型的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部分条款限制有关企业在华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将会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扭曲,对国际贸易造成扰乱。中方对此高度关注。美方法案的实施应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符合公开、透明、非歧视的原则,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避免碎片化。中方将继续关注法案的进展和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也指出,《芯片与科学法案》中“2022年芯片法案”章节规定,将采取给美本土芯片行业提供巨额补贴,给半导体和设备制造提供投资税收抵免等一系列措施,以鼓励企业在美国建厂。这些条款歧视性对待部分外国企业,凸显美意在动用政府力量强行改变半导体领域的国际分工格局,损害了包括中美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的利益。
顾文军表示,芯片发展需要整个生态,需要外在的条件,比如说低廉的电价,还需要技术人才和市场来支持。“原本东亚是最好的芯片生态,但美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美国电很便宜,美国芯片缺乏人才,但这些大厂本身经验很丰富,一方面前期通过培训输出人才,另外自动化替代人力,产线上人力依赖越来越少。”
顾文军认为,美国出台法案的示范效应,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台类似的政策,比如,欧洲可能为了留住企业,接下来也会出台扶持政策,一些欧洲工厂可能选择在欧洲本土扩建产能。日韩也可能有类似政策,导致各个区域相继出台政策,相互竞争。
“美国政策出台后,中国应该根据目前情况做出新的调整、新的安排。我们原有的政策是2014年出台的,现在情况已经有了新变化,需要作出调整来应对。美国原本是市场机制,现在弄了政策扶持,我们国家也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来加强统筹全局来进行突破。”顾文军称,国产化需要踏踏实实去做。
芯谋研究的报告也列出了六条应对建议:1,重视扶持政策的持续性,坚定不移扶持半导体;2,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全局;3,以重点企业为扶持核心,做大做强既有主体;4,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全球合作;5,坚持底线,改善教育提喜,加大国内技术人才培养。
- 上一篇:全民健身 舞动夏夜
- 下一篇:桐乡市智能汽车产业苏州专场招商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