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贯彻落实邗江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系列访谈

时间:2022-08-28 19:41 阅读:

  ——访公道镇党委书记 张骥

  “公道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产业现代化、平台优质化、镇村精品化’为重点,加速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的产业新镇、农业强镇、文化重镇,展示‘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公道镇党委书记张骥说。

  围绕产业升级、培育发展动能,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将以必成意识加快动能转换。引导汽车零配件产业向汽车电子、轻量化车身车架领域延伸;助推机械装备产业在数控机床零部件、特种加工机床、环保成套处理设备等项目招引上寻求突破;推动鞋服产业嵌入智能制造、品牌设计、互联网运营等新业态,加速由外贸为主向内销与外贸双循环互动发展转变。以精准服务推动项目建设。紧盯唐人实业汽车零配件制造项目,确保早日签约落户。全速推进华露机电、瑞月化纤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杰尊光伏、容德精机、欣瑞座椅、鼎成路面等在手项目的推进力度,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服务北湖湿地公园运营,围绕打造“生态高地、文化高地、富民高地”要求,积极参与二、三圈层建设,推动公道集市建设。以真抓实干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市助企纾困政策40条,进一步优化帮办代办服务机制。

  坚持镇村统筹、推动功能完善,迈上品质提升新台阶。着力完善集镇配套。提速集散中心建设进度,确保年内竣工,进一步完善镇区功能配套。紧盯背街小巷、农贸市场、主次干道等重点领域,系统开展防违控违、出店经营等问题治理,推动集镇管理整体水平提升。着力厚植生态底蕴。全力推进美丽公道建设,加快绿化节点布局,完成成片造林30亩,力争年内申报美丽宜居村庄3个。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施“2+4”片区生态河道建设,全年打造17条生态河道,塑造美丽宜居的镇村新风貌。

  聚焦稳产保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全力保障粮食供应。进一步有序规范土地流转,推广农业新技术应用,确保稻麦年产量稳定在3.6万吨以上,继续为邗江区粮食丰产增收挑担子。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加快实现生猪养殖集聚区全面投产,统筹推进二期竣工投产和三期开工建设,确保实现年出栏8万头以上目标。加快构建生态循环养殖体系,推动日处理能力400吨的污水处理站投入使用,打造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延长生猪养殖产业链条,实现生猪养殖和高效种植良性循环。全力推进平台升级。扎实推进渔业产业园提档升级,改善养殖基础设施,提高新技术新品种转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优化渔业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引进休闲渔业项目,探索推进农家乐、餐饮娱乐、游览观光和渔业产业融合发展。

   聂淼

  ——访杨庙镇党委书记 王俊

  “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对邗江区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也为杨庙镇及环保产业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下半年,杨庙镇将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全力冲刺三季度、决胜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杨庙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王俊说。

  坚持工业首位,激发产业活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放大国家级绿色园区品牌效应,以发展成效检验改革创新成果。注重项目建设,推动集聚发展。全力推进博油环境、川宇环境、荣麒环保、沃弗特执行器、志福碳纤维、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手续办理,尽早开工建设。加快中诚百叶窗、宏鹏盛日、蟠晟环保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竣工投产。注重动能转换,推动良性发展。建立规上工业企业税收档案,按月跟踪税收情况,对亩均税收较低项目腾笼换鸟,以环保、安全、质量、标准倒逼转型升级,从而保障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形成标本兼治、互促共进的良性发展格局。注重科技引领,推动高质发展。加强高端环保项目招引,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抓住“智改数转”政策新机遇,坚持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双轮驱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确保全年新增高企12家以上、发明专利10个。

  坚持乡村振兴,加快融合发展,谋求农业农村高效益提质。突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区域品牌打造,守牢“三农”压舱石。建设现代农业强镇。整体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耕种效率。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重要农产品供给达到既定目标。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A级品牌。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以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村庄清洁“百日行动”大整治为契机,持续做好厕所新建改造、黑臭水体整治等工程。充分挖掘村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力争实现区级文明村全覆盖。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加强多元经营,激活“造血”经济,整合闲置土地,多管齐下,增加固定资产“筑巢引凤”。以“电商+”模式推动本地特色产品市场畅销。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村级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

  坚持内外兼修,提升镇域品质,促进山地杨庙高颜值绽放。坚持内涵、集约、绿色的高质量城镇发展思路,加快接轨主城区,着力完善和提升集镇功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落实中央环保督查件整改长效管理。持续深化开展“蔚蓝邗江”“水美邗江”“净土邗江”工程,推进建筑垃圾有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迎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省级试点乡镇评估工作。

   杭月

  ——访新盛街道党工委书记 张传波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紧扣下半年目标任务冲刺和动能转换的主题主线,加快实施‘两提振一攻坚’计划。”新盛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传波表示,新盛街道将以动能转换引领扬州西部现代都市生活新片区建设提速增效。

  聚力提振明月湖商圈品质。明月湖商圈是新盛街道的立街品牌,也是扬州市城区商业的闪亮名片。街道提出实施明月湖商圈品质提振计划,强化与国际知名商业地产咨询机构第一太平戴维斯深度合作,研究实施明月湖商圈焕新计划,坚持以消费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引导创造新鲜场景,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构建“一轴、双核、三带、四区”商业体系,发展文化型、首进型、流量型、活力型商业经济,持续巩固提升明月湖商圈领先领跑态势,打造国际消费中心节点城市示范区。全面保障京华城Livingmall二馆、A3产业项目建设,扩大引入时尚文创、数字体验、个性定制等业态,推动明月湖商圈版图持续增量扩容、提质增效。

  聚力提振双务集聚区效益。近年来,明月湖周边形成了以法务财务企业机构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了擎天柱、琼宇仁方、高朋、盈科等20家律师事务所,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扬州农商行等4家银行区域总部及苏税迅通、汇亚金诚、国厚投资、仲利租赁等一大批会计财务、投融资服务机构。我们将以法务机构和财务企业为主体,抓紧筹备申报市级、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大对重点法务财务企业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法务机构和财务企业开展产品业务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切实为区域动能转换和园区“二次创业”提供法律咨询认证、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管理等支撑性专业化的商务服务。

  聚力攻坚数字经济产业园。去年以来,新盛街道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产业园已获批市级园区,产业规划、土地调规基本完成;扬州市首家数字经济离岸孵化创新中心已于7月初正式运营,10个数字产业项目确认入驻;数字经济科创大赛计划8月中旬在沪举办,报名参赛项目已有30多个,数字经济领域项目占比80%。下一步,将坚决贯彻区委“抢先发力构筑新兴平台”“加快塑造邗江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部署,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加快促成爱加云健康总部等首发项目落户建设,打造扬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品牌高地。加强与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复旦大学等知名园区企业、高校院所的共建合作,持续发力对数字经济产业相关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招引,力争在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招引上实现突破。

   赵龙

  ——访瓜洲镇党委书记 冯科

  “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长江名镇、诗渡古镇、戏剧小镇‘三镇合一’的新瓜洲,为瓜洲下一阶段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我们将坚决按照区委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叠加的历史性机遇,胸怀大局、着眼长远、乘势而上,高起点谋划、建设‘三镇合一’新瓜洲。”瓜洲镇党委书记冯科说。

  借势江河交汇,打造古今并重长江名镇。发挥江河交汇独特优势。瓜洲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位于长江与古运河交汇处的历史古镇、文化名镇,作为省里确定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点位,将重点呈现江河交汇的地理特征、四方交融的文化特质,展示江苏长江文化的鲜明特色。紧扣文化传承主题主线。紧紧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这一主题主线,精准发力、精雕细琢。经过前期充分调研论证,我们规划了“一区”、“两馆”、“两园”、“一带”、“一线”,系统展示古渡文化、诗词文化、水工文化、生态文化。

  承续千年文脉,打造形神兼备诗渡古镇。深耕文化积淀,放大“诗”“渡”主题品牌。组织专家、学者对瓜洲“诗”“渡”历史地位、文化内涵进行挖掘、研究,通过央视等主流媒体,持续向海内外推介瓜洲“诗”“渡”文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立足“诗”“渡”主题,打造更加具像化的文旅IP,在文旅产品、主要景区、服务场所和设施导入“诗”“渡”文旅IP。立足存量资源,提升“诗”“渡”文化载体。高起点规划建设长江古渡文化数字博物馆,通过史料展陈、数字再现,展现瓜洲作为江河之渡,曾经的盐漕运枢纽、南北要津、军事重地、王朝命脉的历史方位,突显“渡”的主题。提升春江花月夜艺术馆,丰富诗词鉴赏、诗境体验、诗意哲理三个不同层次游客体验,建设规模型诗词主题互动场馆,彰显“诗”的特色。

  引入优质资源,打造产城融合戏剧小镇。全力推动戏剧学院落户。当前,认真做好石油技师学院及相关地块的情况梳理,扎实有效地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精心规划戏剧小镇蓝图。紧紧围绕配套服务戏剧学院、放大戏剧学院品牌影响,坚持产学研结合,超前谋划戏剧小镇蓝图。着力打造精品校园,对标北影、上戏,发挥后发优势,建设集江苏戏剧文化、扬州园林文化、当代潮流文化于一体的高品质戏剧学府。统筹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戏剧小镇板块与现有休闲度假、生态文化等板块的融合互动,加快推进江月湖高端度假酒店项目,整合润扬森林公园等现有项目资源,实现高品质学府与高端酒店、高端文旅、高端置业有效互动,激发沿江片区发展活力。

   卫民 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