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11月19日下午,在连续37年获得“全国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三元区列东街道圳尾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互动宣讲正在进行,区人大常委会、街道、社区的党员代表们围坐在一块儿,谈感受、谈体会、谈收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作为基层工打开戴燕玲手机里“明心通”软件的平台界面,分级分类、备注明确的网格群清晰地映入眼帘。2022年,我市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明心通”市域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实行线上网格和线月,圳尾社区被确定为我市“明心通”平台首批试点县之一。
“我很喜欢‘明心通’平台创新的‘返乡报备’功能,确实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圳尾社区工作人员孙菲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治理事务繁杂,各类政策措施、宣传信息要及时落实到基层,以往不仅消耗大量人力,还往往无法保证效果。孙菲举例说,借助于“明心通”平台的“返乡报备”功能,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掌握涉疫风险人员信息、发布健康提示,降低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如果网格内的居民没有及时收阅信息,系统还会进行提醒,从而保证信息传达的知晓率。
对社区居民黄美华来讲,“明心通”平台能够有效解决服务诉求,真正是个“民心通”。小区里有人乱堆垃圾、路灯不亮、车主占道乱停车……社区居民们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接反映。
“基于‘明心通’平台的网格治理架构,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可以很快找到具体楼栋的网格群,这样我们处理居民诉求问题就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戴燕玲说。
在数据“跑腿”的同时,腾出了时间的社区工11月初,圳尾社区工作人员接到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居住在外地的张先生,因为独自居住在绿岩新村的母亲丢失了银行卡和身份证,情急之下拨通社区电话请求帮助。了解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为老人送去应急的钱款,并陪着老人补办身份证、补领银行卡,免除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圳尾社区发生。社区治理有效能,社区服务有温度,这还得益于社区共建单位和广大在职党员志愿者的助力。“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在防控疫情的攻坚任务面前,市委文明办、市残联等12个社区共建单位党组织发动党员参与,共同对社区114个楼栋、4509户、12598人进行人员信息摸排,凝聚起社区疫情防控“红色力量”;“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林委小区文体活动室年久失修,共建单位市林业局对活动室进行全面改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为做好社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增添了强大动力。”戴燕玲表示,在各方力量的助力下,创新社会治理,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在圳尾社区过程中,在圳尾社区,“好在共建 贵在坚持”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落到各个服务环节中的生动实践。“明心通”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推动社区治理效能提升提供了助力。共建单位发挥优势,与社区共享人才技术、场所设施等各类资源,共同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围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圳尾社区的一系列探索实践,为做好社区服务,解决居民诉求,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