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2月车企销量TOP10:比亚迪月销破30万辆,车市格局加速裂变

时间:2025-03-12 15:28 阅读:

  预计年底前就将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明年将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到2027年将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此外,长安汽车还宣布,从今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数智化的新产品,未来3年,旗下的长安启源、深蓝以及阿维塔三大品牌,将合计推出30余款数智新汽车。一系列创新的技术成果和全新的智能化产品,势必将强化长安乘用车的品牌形象,坚定终端市场对长安技术实力和未来发展的信心,未来有望靠技术反哺品牌价值的提升。

  上汽通用五菱则是在打造低价爆款的同时,积极的开拓着海外业务。

  上汽通用五菱2月售车7.9万辆,同比增长59.7%,环比表现也相当不俗,是2月国内车企中,少数几家环比增速超过10%的汽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业务保持着持续爆发的态势,2月销售新能源车5.53万辆,在新能源车市场上,月销量仅次于比亚迪和吉利。

  目前,上汽通用五菱依旧是国内低价微型电动车市场上的绝对领跑者。宏光MINI EV凭借着亲民的价格、小巧的车身和灵活的操控性,深受下沉市场消费者的喜爱。缤果车系虽然市场表现上有所起伏,但在入门级纯电小车市场上,也已经站稳了脚跟,2024年推出的“缤果 PLUS”,切入10万元级电动车市场,拓宽了产品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本地化的生产策略,在海外市场,上汽通用五菱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月上汽通用五菱共计出口新车4,552辆,目前印尼、印度等国家,都已经是上汽通用五菱重点布局的海外市场,后续随着更多产品的对外输送以及海外工厂产能的持续爬坡,出口业务有望进一步扩大上汽通用五菱的市场份额。

  长城汽车当前的市场表现不是特别突出,但在智能化方面的持续迭代升级,和不断提升的盈利水平,却是足够有线月长城汽车旗下乘用车销量为6.1万辆,同比增长0.1%。在长城汽车旗下的几大子品牌中,哈弗品牌一直扮演着销量支柱角色,长期以来贡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然而,伴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过去几年哈弗品牌的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反而是WEY品牌通过持续的产品优化和科技赋能,逐渐在中高端SUV市场上站稳脚跟。此外,坦克品牌自2021年正式独立运营以来,终端销量也一直是可圈可点,成为长城汽车过去两年主要的销量增长点,更重要的是,长城的坦克品牌,已经在国内硬派越野市场上,成功占据了领跑位置。

  
 

  全新蓝山,出口市场同样是长城汽车目前的核心业务。聚焦全球化战略,长城汽车在海外已经形成了全品类、全动力、全档次的布局,成功实现五大品牌全面出海。魏牌高山、坦克700Hi4-T、坦克500、坦克300等车型,在多个国家的市场上,都已经是热销的产品。从国内出口销售之外,长城汽车还在积极地推进着海外生产基地的布局,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建CKD项目,在塞内加尔的KD工厂和越南的CKD项目也已经签约,在巴西的工厂则即将投产,长城汽车的全球战略,可以说是渐入佳境。

  此外,长城汽车近年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对营业利润的提升,也有显而易见的。长城汽车不断提升高价值产品的占比,如坦克品牌和WEY品牌的部分车型,凭借高端的配置、先进的技术等,都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从而持续提高着单车利润。2024年,长城汽车深刻诠释了什么是“追求有质量的市占率”的经营思路,在销量稳定的情况下,长城汽车全年盈利预计实现76.60%到85.14%的同比增长,预计将达到124亿元至130亿元。

  上汽乘用车2月售车4.6万辆,绝对数量不大,但增幅却是相当明显,同比增长了38.1%,增长态势良好。

  整体上看,去年年底阶段,上汽开启的内部改革初见成效。去年11月,上汽进行了 “刀刃向内”式的深化改革,重组了大乘用车板块,荣威和飞凡进行了深度融合,并将荣威、飞凡、名爵、智己等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出口资源集中统筹,形成 “前台差异化竞争、后台集约化支撑” 的协同模式,缩短了新一代车型的研发周期,零部件的通用率也显著提升,降本增效的同时,提升了整体的运营效能和市场竞争力。

  一汽大众是2月表现最好的合资车企。

  一汽大众2月销量为9.6万辆,同比增长14.4%,增长主要依赖的仍是燃油车。在新能源转型方面,一汽大众的步伐相对较慢,ID.系列纯电车型的销量表现,仍需要更多的新品和新技术来刺激市场。

  从企业侧重点来看,2024年后半程,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一汽大众的战略重心放在了为燃油车降本,旗下多款车型在换新后都开始执行“一口价”策略,效果显著,短时间内就拉高了燃油车的市场表现。但从行业大势上看,提升新能源车的表现,才是未来竞争的核心,接下来,在保障燃油车基盘的前提下,一汽大众还是需要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ID. 系列的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上汽大众的转型之路也亟待新的突破。

  上汽大众2月份的销量为6.3万辆,基本是与去年同期持平的状态,在销量连续下滑之后,2月能实现与去年同期持平,对于上汽大众来而言,也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表现了。

  目前,主流合资车企的困境都大同小异,燃油车业务仍然是最大的市场保障,但在国内汽车消费全面转向电动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燃油车型需求明显萎缩,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大众这样过去在国内市场上非常强势的外资品牌,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拥抱电动化是必须进行的战略转型,和一汽大众一样,未来上汽大众同样需要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步伐,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才有希望重新夺回过去的份额。

  一汽丰田凭借4.4万辆的月销量,也进入到了2月车企销量前10榜单。

  2月一汽丰田实现了26.3%的同比销量增长,销量增长的原因也简单,普通混合动力车型的降价促销是关键。2月一汽丰田旗下普混车型的销量接近2.2万辆,是该领域月销量排名第一的车企。

  在新能源领域,一汽丰田旗下bZ系列近期的表现提升不少,主要是纯电轿车bZ3不仅打开了网约车市场,在TOC市场上,凭借大幅度的终端优惠,近期也收获了不错的销量数据。但放在整个市场上纵向比较,一汽丰田在新能源赛道上的进程,依旧算不上出色,后续仍需要进一步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一汽丰田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bZ3,当前的国内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已经是车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中,表现相对更出色的,基本上都是在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布局上有优势的企业。相反,业务仍侧重在燃油车领域的传统车企,则普遍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展望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更好的解决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和充电难题,新能源汽车市场肯定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此外智能化和网联化也将成为车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座舱的不断升级,在提升行车安全性、驾驶便利性以及驾乘舒适性的同时,也在持续实现着高端配置持续的市场下探。

  对于车企而言,想要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步伐,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这些,都将是车企未来发展的关键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