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盐湖股份“牵手”比亚迪往事

时间:2021-08-17 21:20 阅读:

  下半年,无“锂”寸步难行的论调不胫而走,锂电池上下游各个厂家都成为资本宠儿。其中,8月10日复牌的盐湖股份是其中的明星股之一。近日,因董秘的一则回复,盐湖股份和比亚迪之间延续5年的合作又一次被推向台前。

  当前,锂电池赛道空前火热,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原料供不应求。如同已经绑定合作的盐湖股份和比亚迪外,这个江湖中,下游电池厂商与上游原料供应商绑定已成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你来我往之间,一个围绕“锂”展开的博弈正在展开……

  故事起于2016年,当年10月24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经各方协商,比亚迪、盐湖股份、深圳市卓域成投资有限公司拟共同投资设立成立新公司——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盐湖比亚迪”)。

  次年1月3日,盐湖比亚迪成立,注册资本金5亿元,其中比亚迪持有49%股份,现金出资人民币2.45亿元;盐湖股份持有49.5%股份,现金出资人民币2.475亿元;深圳市卓域成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5%股份,现金出资人民币750万元。

  直到2018年2月3日,一场空前的碳酸锂扩产计划在青海落地。公开信息显示,当日,盐湖比亚迪及蓝科锂业的“3+2”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正式启动,两个项目合计建成5万吨电池级盐酸锂产能,总投资近80亿元。

  2014年达到净利润高点17.2亿元后,盐湖股份的净利润持续下滑,直到2017年净利润告负,净亏损42.88亿元。2018年,盐湖股份亏损数额短暂收窄至36.01亿元,次年其又创下了年度亏损466.62亿的巨额亏损纪录。

  财报中,盐湖股份指出了吞噬利润的元凶——青海镁业和青海纳化。这两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布局的产业,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走出了完全不及预期的曲线年,青海镁业和青海纳化分别亏损31.98亿元、15.57亿元。2018年,二者又分别亏损47.20亿元、12.24亿元。这意味着盐湖股份彼时的年度亏损几乎全部来自于二者,盐湖股份也因连续两年的大额亏损戴上了ST的帽子。

  2019年9月,盐湖股份破产重整,将化工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存货,以及所持对青海镁业、青海纳化的全部股权和应收债权进行公开处置。将上述处置事项以及资产减值考虑在内,盐湖股份当期净利润亏损直接达到466.62亿元,被勒令停止上市。

  剥离掉冗余业务的盐湖股份凭借依靠钾肥与锂盐业务,业绩扭亏为盈,2020年实现净利润20.40亿元,总营收140.16亿元。至于被外界看好的碳酸锂业务,2020年总营收合计仅3.83亿元,总营收占比2.7%。

  截至目前,盐湖比亚迪的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尚未开工,据盐湖股份对外披露,双方正就部分重要细节进行磋商。财报显示,比亚迪与盐湖股份之间的交易数额不大。截至2020年底,盐湖股份报表中,比亚迪其他应付款共两亿出头,当年的关联采购量不足300万元。

  关键在于盐湖股份手里的另一张牌——蓝科锂业,则已经在科达制造(18.130, -0.33, -1.79%)的帮助下完成了产能扩张。据国金证券(10.730, -0.02, -0.19%)研报,蓝科锂业拥有国内储量最高察尔汗盐湖63%面积采矿权,被业界称为青海盐湖上“最耀眼的锂明珠”。

  科达制造在半年报中披露了蓝科锂业的最新业务情况,上半年,蓝科锂业生产碳酸锂产品8466吨,销售碳酸锂产品7435吨,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左右、净利润2.34亿元左右,其中科达制造确认投资收益约1.14亿元,净利润率46%。

  全行业扩产增效抢占市场之际,摆在盐湖股份面前的最大问题还是时间,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了解盐湖比亚迪的人士透露,“由于一些手续和工艺路线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一直未能开工,现在前期困难基本解决了,2022年应该可以启动。”